化学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意义与改革策略论文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日益加强,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培养一批高素质、既通晓外语又精通专业知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因此,对纯语言类的外语人才需求逐渐下降,“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日渐凸显,“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另外,对于非外语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注重培养专业外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和科学素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我们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高度重视双语教学,有些发达国家在双语教学方面已经走在前列,而双语教学业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化学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化学双语教育体系。我国早在2001年和2004年,教育部即先后出台推进双语教学的相关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早已得到认可,我校在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型大学的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化学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旨在提高化学类专业学生、研究生和教师阅读化学类英语原着的能力。化学类专业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词汇、术语和句法结构,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以其特有的深度和广度,忠实地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化学世界及其突飞猛进的前进步伐。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化学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有关化学学科的书籍与杂志层出不穷、浩如烟海,而绝大多数是英语版的。因此,化学英语既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又是反映化学世界的镜子。可见,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述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化学类课程的精髓。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当今,随着我省化学类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与国际间的联系交流日趋紧密,培养的学生在专业英语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薄弱开始突显。近年来,随着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院教师科研水平和层次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在挑战杯、各级各类竞赛、科研项目及毕业论文准备期间需要查阅大量的英文文献,而科研成果最终往往以英文论文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的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目前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薄弱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时的文献阅读能力和资料查询能力,有时通过较长的时间读懂文献,有时未能正确地理解文献内容,从而造成了工作效率降低,实验准确性降低等不利的后果,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物力。随着我校教育科研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学校或学院常常会邀请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这是与国际接轨、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极好机会,但是我们的学生在专业英语听、说能力方面的薄弱往往大大削弱了这些交流的实际效果,从而使这样的交流流于形式。目前我校有些化学类课程理论教学中逐步采用双语教学,但仍处于初级的试验阶段,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梳理、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效果巩固等方面需要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我们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差异。由于很多化学类课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材,因此,各高校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在化学类课程体系的整合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梳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所实施的教学方式并不统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层次不齐,特别是教学过程缺少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征差异及恰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并重。
2.化学类课程双语教材建设一直薄弱。针对化学类课程而言,国外原版教材文字规范,内容先进,篇幅较大,但一般与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有出入,同时受教学时数所限,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完成;其次,国外教材更侧重于对问题、方法和结论的归纳、理解和比较,在这种教材组织理念下,其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研讨式、启发式和辩论式等创造性教学方式的运用,不利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学生缺少适应期,因此,完全遵循“拿来主义”,不注重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忽略学生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可能并不利于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3.化学类课程双语网络资源建设薄弱,阻碍了双语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双语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外语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强调外语在化学专业知识上的应用能力。因此,为巩固双语教学效果,应积极搭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双语网络课堂的学习平台,尤其注重教学反馈、外文讲义、双语习题、双语测试、文献资料库、英汉词汇表、英语交流等方面的建设与使用,增强双语“教”与“学”的互动效果。拓展学习视野,还可以再网上与课程组教师交流,网上资源对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三、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现状。
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将母语和英文的化学类专业知识体系的教与学相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加快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需要。但时至今日,双语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并未得到全面推广,绝大多数化学类专业课长期以来的双语教学也仅仅只是通常所指的以英语授课为主,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而没有形成一套目标、理念、模式和方法都有所创新的教学体系。化学类专业必修课在学科中处于枢纽地位。我国对化学类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化学类课程原版教材具有词汇量大,专业术语多,教材编排方式与国内不一致,课程的内容多等特点,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对于这一模式的目的、性质、任务等方面还有待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达到共识,从而更加有效地调整培养目标、完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体系。因此,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而使双语学习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外文授课的专业课程,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外语思维来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四、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以2008年教育部最新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为指导原则,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考核和考试双语改革等方面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态学双语教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中,具体如下。教学内容方面,探索并制订科学的“教”与“学”并重的教学理念与课程目标,结合国内外化学发展趋势,在透彻分析国内优质教材的基础上,选用国外原版优质的流行教材,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内容体系、知识点深度、涵盖范围、专业知识的时效性、课程学时数、教学进度等,对国内教材和外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合理的编译,整合编着一套双语讲义,并让学生在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中进行教材阅读,信息搜索,专题探究,案例研读等自主学习任务。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为了引入前沿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促进知识理解和与国际接轨,在教学体系全面、系统梳理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制作一套含90%以上英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时数和学生特点,侧重地改革课堂理论教学活动,探索出适合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英文授课时间,在课堂教学强调化学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时效性案例的讲解分析力度;完善双语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模式,融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于一体,总结一套行之有效并具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为巩固双语教学效果,完善课程网站,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双语网络课堂的学习环境,其中注重教学反馈、外文讲义、双语习题、课后测验、文献资料库、英汉词汇表、英语交流等核心栏目的建设与使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考核和考试双语改革:在已有双语术语和名词解释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双语案例分析和论述题等主观考核的比重。
五、结论。
双语教学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改革仍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相信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在未来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突破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瓶颈,使双语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有“质”的提升。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有更多的化学双语教育研究者和更好的化学双语教学理论及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化学双语教育体系。我也相信,我国的化学双语教学水平会取得长足进步,将会培育出大量“英语+化学”高素质、多元化、复合型实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