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细节心情日记

文章 2019-07-12 04:58:02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香港旅游期间,印象深刻的是成片的摩天大楼和碧波荡漾的维多利亚湾,当然还有太平山顶看到的灯光璀璨的香港夜景,国际大都市里的花花世界总是能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香港普通人生活中表露的一些细节,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热情祥和还有无奈。

灵魂的完美,由细节而来。在公共场所,看不到笑语喧哗,比手画脚,他们的交谈温文尔雅,讲究礼貌。在香港艺术馆参观时,我向在场的工作人员打听有何镇馆之宝,可那人普通话说不好,难以交流,远处的一位讲解员发现了,赶紧走过来帮忙,态度和蔼,文质彬彬,言谈中透着一种稳重,回答问题,不厌其烦,直到我满意为止。

我下榻的帝京酒店地处九龙半岛的荃湾郊外,到闹市区要乘出租车,每次一上车,司机就招呼我们系好安全带。有的司机说不好普通话,我们就把酒店的卡片递给他,让他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大家都知道香港交通拥挤,但司机总是谨慎驾驶,选最近的线路,节省旅客的费用。我打了三次的士,费用都在100元港币左右,相差不到5元港币。后来我向同伴们了解,从尖沙咀到酒店的车费,基本上都是这个价。这说明香港的士经营真正是守法经营,规规矩矩,不欺生客。

香港的热心人比比皆是。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用警察上来,立即有人批评。所以尽管香港路窄车多、交通拥挤,但很少会堵车。在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立即有人上前指责。果皮如果丢到垃圾箱外,会有人上前捡起,丢到相应的垃圾箱。

香港人热心慈善事业,争做义工更是蔚然成风。他们喜欢光顾养老院,上那陪伴老人聊天,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玉树地震的危难时刻,有位名叫阿福的港人为了多抢救几名受困的孩子,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青藏高原。阿福是一个在香港人看来富有生命力的名字,如同狮子山脚下旺盛的青草。阿福真的有福,他的生命得到升华,在玉树人民心中永驻。

在湘西、有这样一批香港年轻人,他们把自己美好的青春,截取一段无悔地留在那块多情的土地。2008年起,香港每年都会选派志愿者去那里支教。他们从喧嚣的都市带去了爱心,带去了平等教育的理念,山里的孩子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他们的面色已经黝黑,他们的笑声与四野尽情的鸟鸣相映。

香港人守时,纪律观念极强。我们在香港转悠了4天,旅游巴士没有迟到过一次,每次出发时,总是早早就在等候,车厢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行李整理得井井有条。香港人不插队,排队是一种习惯。无论是用餐、购物还是上下车,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大家都是自觉排队,不论队伍多长,都是乖乖等着。

一国两制,香港现在依旧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有钱人的天堂。贫富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绝对不公。但是,普通的香港人能够忍受,对人依然真诚友善,对工作依然兢兢业业。在海洋公园游玩时,我与我的同事走散了,便提前走了出来。海洋公园很大,有许多出口。我在公园外面转悠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同事。眼看就要错过了集合的时间,我只好求助于公园大门的值勤人员。当我说明情况后,值勤人员让我再进公园大门,领着我走过贵宾通道,一直把我送到旅游巴士上。我塞给他一点小费,也被婉拒。

不过,香港也有让人讨厌的,那就是导游,是那种唠叨不息叫游客购物的导游。当然,他们也有难处,因为有的旅游团是零团费,导游只能靠拿游客购物的佣金回扣养家糊口,也挺不容易的。这样一想,心里也就坦然了。

香港人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在众多细微的深处,照见了伟大的心。作为一名内地初游香港的过客,我如是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