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和口算方法。
(二)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视算:
11-8 12-7 17-9 14-6
2.口算:
50+9 30+8 4+60 7+80
3.先说运算顺序再口算:
30+(11-4) 40+(15-8)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教师边口述边板书例1的第一问,23减2得多少?(23减2得21)
师:你是怎么想的?(把23分成20和3,先算3减2,3减2得1,20加1得21)
(2)以旧引新
师:23减2得21,如果用23减7呢?(教师边说边板书例1的第二问,23减7呢)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问题,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
2.学习新课。
(1)设疑引欲
先让学生观察算式:23-7,并与23-2比较找出这两道题的不同之处。(23-2个位上的数够减,23-7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减法,我们称它为退位减法。(同时板书“退位”二字,把课题补充完整,然后教师放投影片,让学生亲眼看到从3根小棒中拿出7根不够拿)
师:3减7不够减怎么办呢?
(2)指导探索
指导学生摆小棒:左边摆2捆,右边摆3根,想一想:要从中拿出7根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教师不加任何提示,以充分体现“放手”。教师注意行间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摆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摆法:
①先拆开1捆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7根,剩下的3根和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6根,再把6根与1捆合起来是16根。
②先拆开一捆是10根,与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13根,再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6根,最后把6根与1捆合起来是16根。③先拿3根,再拆开一捆是10根,从中拿去4根,剩6根,最后把6根与1捆合起来是16根。
④把两捆都打开,与3根单根的放在一起是23根。从23根里去掉7根还剩16根。
23-7=16
(3)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因为得数都是16.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点拨下(如果被减数比较大是83或93呢)同学们得出了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把被减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十几的数,就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所以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4)形成表象
师:你们讨论得很认真,请同学们按照第二种方法再用小棒摆一摆。(学生边说边操作)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是怎样摆的。
(5)概括算法
师:看算式,谁能说说怎么想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同时擦去其它方法的算式)
板书:
想:3减7不够减,从20里拿出10,13减7得6,剩下的10再加6得16.
师: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数不够减时,分三步进行计算:
①分——先将被减数分解出十几。
②减——用十几减去一位数。
③加——把差和剩下的几十合并起来。
(6)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师:运用这个规律,怎样算就能又对又快呢?(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用十几减,十几减几等于几;十位上少1,这就是最后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用简缩后的思维过程把黑板上的每道题再算一遍。(同桌同学互相说悄悄话。)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减一位数是本单元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分散难点,采取以旧引新的教学方法。设计了3组复习题,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做铺垫。通过找新旧知识的分化点,点明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并充分利用学具,“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算法。”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新知。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理解减的方法,掌握口算过程。在“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通过讨论确认“最佳”的口算方法。
在掌握任意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迁移,学会整十数减一位数的方法,在学会一般的计算方法后,又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
本节课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从动作感知入手,到形成表象,逐步悟出退位减的算理,最后归纳出口算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1.填空。
2.课本第72页做一做第1题。做完后指名说第二行每道题的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把题目抄写在黑板上。
3.做一做的第2题:
想:0减6不够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简缩思维过程。
师:观察黑板上的每道题,想一想得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比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少1?(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将被减数分解出十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