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过重阳》教学反思范文
《尊老敬老过重阳》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中秋与重阳》的第二个话题。现在的家庭生活中几乎是家里的几个老人同时去抚养和照顾一个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儿童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暗示。儿童关爱老年人的意识相对就比较淡薄。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孝亲敬长”是本课程总目标中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第一条。本课以重阳节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这个传统节日,同时根据儿童的个性发展特点及情感体验与道德认知,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落实在懂得尊老敬老,并能落实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
我根据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分析,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环节一,传统节日对对碰。通过该活动向学生传递“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个信息,并提炼出学生较为陌生的重阳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环节二,从古至今话重阳。学生对重阳节知之甚少,本环节恰当地运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老年节的相关知识。环节三,尊老敬老过重阳。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并知道如何关心照顾家中的老人。环节四,付诸行动敬“夕阳”。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心社会上的老年人。
根据上面的设计,我进行了试讲。结果发现整堂课虽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一问一答式的教学,缺少学生的活动和师生的互动。而且在情感目标方面缺少提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又一次拿起教材,细细琢磨。教材中对重阳节的介绍所占整篇课文的篇幅比例并不大,而教材中的大篇幅内容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尊老敬老方面具体行为的指导。例如:36页的3幅图,意在要多陪老人;了解老人的爱好;多问候老人。37页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爷爷奶奶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要给老人让座?如果听不完奶奶的话就走,奶奶会怎么想?书中的这些内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一个引领和提示。因此,学生的主体活动就应该围绕如何关爱、理解老人和如何照顾、帮助老人这两个方面。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这几个问题归纳为三个具体的小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方面看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已经老了呢?我们该怎么做呢?2.你知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喜欢什么呢?在这方面你又是怎么做的呢?3.你怎样做能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开心呢?并结合选择如:小表演、交流讨论、看视频、唱一唱等适合儿童的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便乐于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互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老人同样需要我们做晚辈的关心和理解,我们要在生活上多去照顾他们。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在修改之后的二次试讲中,感觉在“如何理解老人”这方面还是有一点欠缺。于是我在教学中加入了温情感人的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这则广告虽然是学生们熟知的,但是在课堂上适时的引用,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他们感到了老人也会孤单、他们开始懂得心疼自己的爷爷奶奶们,当他们看到广告中的奶奶那样寂寞和难过的时候,自己心里也很难受。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了学生的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不是发生过同样一幕呢?自己的爷爷奶奶们是不是也曾有过伤心和寂寞呢?感动之余的交流让学生知道了在生活中“要用心去理解老人,有时间多陪陪老人”。此时,情感教育便在润物无声中得以升华。
最终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的效果是比较成功的。反思自己前前后后的三次修改,我有这样的几点收获。第一,每节课的活动不宜过多,要恰到好处,每个活动要有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第二,活动的设计要源于生活,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为教学服务,为生活服务。第三,我们在备课时虽然不能拘泥于教材,但要尊重教材,要遵循教材,决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我想把握住这三个原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上得实在,上得精彩。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