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原文及鉴赏
送董邵南序(韩愈) ◇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①。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②。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③!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④?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⑤。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⑥?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⑦”
◇注释 ①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人。贞元年间应进士试未中,不得志,将游燕、赵,韩愈作此序赠他。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有诗有序,此文只有序没有诗,是文章的变体。燕、赵:今河北一带。感慨悲歌之土:指战国时荆轲、高渐离等一类豪侠。
②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这里指主持科考的官员。利器:比喻杰出才能。郁郁:形容心情意气不舒畅。适:往。有合:有所遇合。
③慕义彊仁:彊,同“强”,勉强。谓仰慕仁义并勉力实行。矧(shěn):况且。出乎其性:谓燕、赵之士实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
④化:教化。移易:改变,变易。恶(wū)知:焉知,哪能料定。
⑤聊:姑且。卜:卜卦,古时有“卜以决疑”的习俗,这里卜是决凝、判断的意思。
⑥望诸君:战国时乐毅。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破齐国七十余城,还有两城未攻下,昭王去世,他的儿子惠王不信任乐毅,乐毅奔赵,赵王封他为望诸君。屠狗者:古燕、赵人喜吃狗肉,故有以屠狗为业的人。《史记·刺客列传》作“狗屠”,是荆轲、高渐离的朋友,未说姓名。此处借指隐于市井的有为之士。
⑦谢:殷勤致意。包括问候、致敬和传达意见。明天子:圣明的皇帝。指唐宪宗李纯。
◇鉴赏 翰愈的朋友董邵南在长安不得志,打算北游,前往当时在藩镇势力割据下的河北,托身藩镇幕府,寻找出路。翰愈便写了这篇序文赠给他,委婉地劝阻他不要前去,不要走上歧途,因为时过境迁,那里或许已不再是施展抱负的理想场所。从吊念乐毅,致意高渐离的话中,含蓄地指出有才能的人应该留下来为朝廷效力。
本篇立意超迈,在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一开头便笔落天外,叫出燕、赵,以古今相呼应,熔古铸今,又围绕“风俗与化移易”这一文章关节,曲尽吞吐。既送行,又规讽,劝其往又似劝其不往。始言“必有合”,又言“恶知”“聊卜”,言其相合却又似未必能合。措辞委婉,寄兴无端。特别是连用两个“董生勉乎哉”句,或劝勉?或警告?情深深,意切切,波澜跌宕。又提及忠臣乐毅、义士屠狗,豪杰英雄,悲歌慨慷,俯仰于时代之中,伸缩于贤愚之间,是激?是劝?用意深刻,笔墨绝妙。
序文仅百五十字,篇幅短小而含蕴丰厚;层澜迭波,曲尽变化;感情真挚,自然流畅,非胸无丘壑、笔不生花,不能写出,充分体现出了韩愈散文的高度艺术技巧。
◇妙评 妙在转折,意在言外。
——明·郭正域《韩文杜律》
送董邵南之燕赵,却反托董邵南谕燕赵归朝廷。命意既自沉痛,用笔又极顿折。看他只是百数十余字,即作几反几复。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一
劝其往又似劝其不必往,言必有合又似恐其未必合。语意一半是爱惜邵南,一半是不满藩镇。通篇只以“风俗与化移易”句为上下过脉,而以“古”“今”二字呼应,含蓄不露,曲尽吞吐之妙。唐文惟韩奇,此又为韩中之奇。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沉郁往复,去肤存液。
——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八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