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阅读答案「优秀」

文章 2019-07-12 04:20:04 1个回答   ()人看过

做阅读题一定要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父亲

父亲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不是一个词汇,而是一团扑面而来的血统的气味,一座属于你的伟大的山峰,一个永远无法用理性去分辨是非的感性的百慕大三角……你无法挑剔,也无法选择。

父亲,就是赋予你生命的人。只有父亲,可以这样。在他强大的时候,他庇护你、容忍你;在他衰老的时候,却耻于依靠你。而且,在人们不约而同地把一切美好的颂歌、养育的恩德奉献给母亲时,父亲微笑着,觉得理所当然。他丝毫不觉得自己也应该享受一点儿,常常是他倒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他完全不知道,在这一点上,他无意中又表现了真正男性的襟怀和品格。

我爱父亲。虽然我平常最恨他。

虽然每次和他在一起都免不了争吵、埋怨和发火;虽然他看不惯我尾大不掉、放任不羁的作风,我也看不惯他的主观、固执、农民式的自私和对权力的崇拜。像许多人的父亲一样,我的父亲完全是现实人生舞台上的彻底失败者。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爱,更不妨碍我对他无条件的承认,他是任何人也不能替代的。

16年前,当我坐在那个村口的大石碾子上吸烟的时候,有一个纯正的农民正远远地眯着眼朝我看。然后,朝我走过来,一直走到很近,站住了。

那农民穿一件黑布棉衣,戴了一顶破皮帽子,手里提着个筐子。

那个农民站在离我很近的地方,竟伸着脖子弯下腰凑到脸前来看我,而且,笑出声来!咦,奇怪。我定睛细看面前的这个人。一张完全陌生的农民的脸孔在几秒钟之间骤然变幻,风霜雨雪,皱纹白发,劳累痛苦,希望孤独……几年分离后的风尘变化,在几秒钟内被揭开、剥去、还原、定格。定格为那个原来熟悉的父亲。

“信上说是这几天回来,我就每天到村口上打望。今天看见有人坐在石头上,可是不敢认。哈哈,果然是!太好了,太好了。”父亲说着,抄起筐子就领我回家。沿着满是残雪和牛粪的村子,一直走出去,离村不远处有一座孤零零的屋子,正冒出笔直的灰白炊烟。

朴素的柴门院落,孤独的土坯泥屋,在乍暖犹寒的天气里默默升空的烟缕,我的脚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地移动着,跟着父亲,像很久很久以前小时候的某一天一样,朝着那里不知不觉地走过去。

我对这座陌生的屋子充满了信赖。这就是这个寒冷的世间惟一可以让我得到温暖的地方。这没错儿,父亲不会错。这就是家,家就是父亲居住的地方。无论这地方被安置在哪儿,是石家庄还是北京,是乌鲁木齐还是吉木萨尔,我都将跟随它,寻找它。我父亲就这么一边拎着筐子朝前走,一边扭回头来和我说话:“村干部给调换了一家上山挖煤的人的空房,借给咱们暂住,条件好多啦!”我跟着他,看着他的背,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纳闷、奇怪。

人的这一辈子是怎么过都能过去的,什么样的命运都能接受,什么样的生活都能适应。这个1938年的决死队员,这个1950年准备出国的外交官,打过别人的右派,反过自己的右倾,一辈子对党忠诚得没话说了,结果倒给开除了党籍,发配到这地方安家落户来了……这可称是对忠诚的最好报应,当然也是对愚忠的应得惩罚。不过他不忠又怎么办呢?铁打的江山无缝可钻。

多少年来,我总是力图以不含偏见的立场来认识父亲,解释他的行为,总结他的一生。结果我发现,根本不可能。我总是由于他在现实中的失败而低估他,而忽视了他作为一个人在本质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我无法认清自己的父亲,谁叫我是他的儿子呢?看着眼前的这个提筐子的人,我就想起少年时在机关院里与一群顽童舞枪弄棍鏖战正酣时,突然出现在楼前怒喝我为“疯狗”的人;想起星期天逼我帮他冲洗全家无穷无尽的衣物,水寒刺骨,手冻通红,那个不把最后一点肥皂沫冲净决不善罢甘休的人;还想起那个原先穿军官制服尔后穿中山装干部服最后又穿上农民黑棉祆的人;而且想起曾经风采翩翩然后神态庄重终于苍老迷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父亲……

我看到,从说话的声音到走路的姿势,还有身材和五官,还有习性和灵魂,我都酷似他。我悲哀地发现,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无论社会环境是有利还是不利,我都摆脱不了他给我的模式,摆脱不了他对我一生注入的遗传基因。 (选自《周涛散文选》,有删节)

15、(4分)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6、(6分)本文在叙述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举例分析。

17、(5分)在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作者既然最恨父亲,为什么又最爱父亲呢?这矛盾吗?为什么?

18、(6分)作者与父亲在一起总是免不了争吵、埋怨,互相看不惯对方。作为90后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自身实际,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父亲》阅读答案

15、①默默地爱孩子。②对党忠诚。③主观固执武断。④有愚忠思想。⑤能承受生活带来的苦难,什么样的命运都能接受,什么样的生活都能适应。(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各点1分)

[解析]要找出人物(父亲)的相关事例,然后从中概括其形象特点。

16、采用了倒叙(1分)和插叙的手法(1分)。

①倒叙:全面总写父亲给人的印象;然后以“我爱父亲。虽然我平常最恨他”一句写“我”对父亲的态度;再记叙产生这种态度的事件由来;最后写到自己现在的反思。作用:造成悬念,为下文写父亲的形象及自己的反思作铺垫。(2分)

②插叙:在记叙自己回家后,中间插叙了有关父亲的情况:1938年的决死队员,1950年准备出国的外交官,打过别人的右派,反过自己的右倾,一辈子对党忠诚得没话说了,结果倒给开除了党籍,发配到这地方安家落户来。

作用:交代了父亲的生平,让读者对父亲的形象有全面的了解,从而立体地认识了父亲,写出了父亲的品质,突出了父亲的形象。(2分)

17、不矛盾。(1分)

爱他的理由:能庇护、容忍儿子的行为,爱自己的儿子,到老不依靠儿子,有着真正男性的襟怀和品格。(2分)

恨他的理由:他有着主观、固执、愚忠、农民式的自私和对权力的崇拜等性格特点。两者之间体现的是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并不交叉,因此不矛盾。(2分)

18、互相宽容,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两代人的爱好与追求,尽力消除代沟。

作为父亲,应对孩子放手,不要以父亲的威严强迫子女做一些他们不愿做的事。父子之间平等对话。

作为孩子,应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对父母要有孝心,要关心父母的生活,更要关注父母的精神生活;但又要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对父母不能完全顺从,没有丝毫反抗。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此题是开放性的。要注意题干中“结合全文内容,联系自身实际”的要求来作答。由文中“免不了争吵、埋怨”可以得出要相互沟通、宽容等内容;由年纪悬殊,可以得出要平等对话;由现在孩子们的任性,可以得出要理解父母、要有孝心等;由现实中的“空巢”现象可以得出要关注父母的精神世界等;由孩子的成长可以看出,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等内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