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思乡报国的诗句
思乡与爱国是自我一来一直比较流行的话题,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思乡报国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2、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3、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6、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7、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8、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9、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10、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11、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12、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4、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17、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y寿》
1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19、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
20、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2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2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5、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2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27、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9、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30、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31、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3、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3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35、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36、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3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8、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3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1、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2、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45、昨夜上皇新授,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46、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4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48、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拓展:白居易的《南浦别》赏析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
诗的前面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main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作者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作者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