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训诂学的指导意义论文
国学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流传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读音、字词还是语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古今的差异会造成人们对国学的误解,认为其高深晦涩难以靠近。训诂学作为中国传统小学的一个分支,在解读古代词义的同时,也能分析古代国学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国学文献,帮助人们接触国学、解国学、运用国学,使国学在现代“国学热”浪潮下更加平易近人,润物无声地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点滴里。
一、训诂学在国学中的积极作用
训诂学对国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指导人们准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国学词汇
很多人会用“七月流火”来抱怨天气的炎热,追本溯源可以发现,“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孔颖达疏: “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可见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七月即公历的八、九月份,“火”指大火星即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恒星心宿二。“流”指西沉。夏末秋初,恒星西落,因此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渐凉的征兆。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了,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二) 帮助人们正确解读国学文化
近年来在“国学热”的带动下,像这样追本溯源的例子还有许多,像“三个臭皮匠( 裨将) ,赛过诸葛亮”、“量小非君子,无毒( 度) 不丈夫”这类有争议的说法广为流传,引起人们对国学文化的极大关注,对于这些争议,人们往往是对道听途说而来的说法信以为真,而不对其进行训诂学上的考量,这种做法对于国学文化的传播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阻碍。我们有必要借助训诂学对此进行正源,正确对待这类任意解读国学文化的行为,以避免人们对先哲思想的误解以及对国学典籍的歪曲。
( 三) 有利于国学的快速复兴与传播
这几年来电视上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这些形式新颖的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国学之美,从训诂学的角度考查人们识字水平和听写水平,这在“拇指文化”盛行下提笔忘字的现代社会中是独具一格的,这类节目以训诂学的内涵将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游戏化,从而加速了国学的复兴与传播。
( 四) 加速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步伐
国学涵盖范围广泛,除了思想文化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饮食文化首当其冲地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开辟出一条道路。但在与国外友人的交往中偶尔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外国朋友不明白为何一样的菜会有“宫保鸡丁”、“宫爆鸡丁”和“宫煲鸡丁”三种写法。其实只要追溯“宫保鸡丁”的来源,便能够解答这类疑惑。
二、训诂学在国学中的消极作用
( 一) 过分追求训诂正义导致国学文化美感的降低
再浪漫的爱情也抵不过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最早,在《先秦诗鉴赏辞典》中认为这是讲夫妻情的,南宋理学家朱熹也将这两句诗理解为夫妻间的誓言,他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解释为“赋也。契阔,隔远之意。成说,谓成其约誓之言。从役者念其室家,因言始为室家之时,期以死生契阔,不相忘弃,又相与执手,而期以偕老也。”现今大多数学者认同这种观点。
然而在《诗经》的原著中作者本意却是来歌颂战争中战友的友情的。这一说法源于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中“契阔”的理解,《毛亨传》中: “契阔,勤苦也。”整首诗是讲两名战友在艰苦远征中的相互勉励,对《诗经》最早作注解的毛亨、郑玄倾向于此意。因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后来被人误读为“山盟海誓”并广为流传。对于这类广为流传的误用现象,如果我们对国学经典过分地追求其训诂上的正义,势必会导致我们心中早已形成的国学美感的降低。因为相比于两个男人惺惺相惜地道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们还是更愿意接受海誓山盟的那份美感。
( 二) 古今涵义的差异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困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古诗作为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唐诗之一,收录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其中对“床”字解释为“睡觉用的床”,如此简单的一首诗却在近年来引发出各种质疑与争议。
2008 年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收藏家马未都在讲座中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解释长期被误读,李白说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除了马未都的“坐具说”,“井栏说”也是近年来对“床”字的一个新解。“卧具说”广受质疑,“坐具说”在训诂上缺乏依据,“井栏说”又因训诂上经不起推敲陷入僵局,那么李白在千百年前举头望月的夜晚到底是在何处呢? 这只有借助训诂学对材料更进一步的挖掘才有望解开。笔者认为专家学者对“床”的专业性探讨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国学在现代的普及来说,过多的义项只会对学生及读者带来更深的困惑,这对国学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在问题解开之前,中小学老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地为孩子解释这里的“床”到底有几种可能,过多地解释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迷惑,可以选取其中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为主,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所谓的“正确说法”。
三、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国学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在国学复兴的道路上,训诂学作为解读国学的工具,理应成为我们研读国学经典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只有正确解读古籍中的内涵,才能够传承古代的传统文化。训诂学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词汇正义,了解古人思想,从训诂、音韵、文字的角度对国学中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避免以讹传讹、颠倒是非。在现代这个国学发展多元化趋势下,我们应该关注到训诂学与国学发展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训诂学对国学发展的巨大作用,做好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扬工作。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