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2 03:02:01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年级“图示应用题”教学是“图文应用题”和“文字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处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阶段。教学时关键在于教学生领会应用题的结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对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直观教学,以达到顺利过渡到“图文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教学时我是分这样三步进行的。

一、教师故意暗示——学生接触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自学生入学日起,便立足抓好应用题的基础工程,使学生对应用题有超前认识,在认数及计算之中渗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应用题的语言叙述基础。如结合课本主题图要求学生口述:“l个小朋友在写字”(1的认识);“3个阿姨在装电视机”(3的认识);“5位解放军叔叔在巡逻”(5的认识);“6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6的认识);“小英左边6只鸡,右边l只鸡,一共7只鸡”(7的认识),等等。同时结合教材所编加减法的内容及插图要求学生说:“小明右手拿1个黄气球,左手拿1个红气球,一共有2个气球”(1+l=2);“4只小熊猫,走掉1只,还剩3只小熊猫”(4-1=3);“有4只白色小兔子,又跑来1只黑色小兔子,一共5只小兔子”(4+l=5),等等。

2.教师在“认数”和“计算”教学中经常巧妙地把有关内容叙述成应用题形式,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未来应用题结构的印象。如:在进行“数的认识”教学时,计数器上总是拨成“几加1”,这不仅暗示学生几的后面是几,同时教师把自己的动作叙述成“先拨几颗珠,再拨1颗珠,一共是几颗珠”的形式。又如:在教学“3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把“l+2=3”叙述成:“l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把“3-1=”叙述成:“3个苹果,刺猬背走1个,还剩多少个苹果?”等等。

上述练习先由教师口述逐步过渡到学生仿述,最后到学生独立口述。

二、教师着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在教学“7的认识”后,教材上便正式出现了图示应用题,这里是图示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我把这两道例题分别制成活动幻灯片,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幅图:

(1)出示4只小白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2)再出示3只小白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

(3)出示“”,教师着重讲清楚其作用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再在4和3之间板书“+”。

(4)出示“?”。诱导学生回答;“把它们合起来后共有多少”教师在“4+3”的后面板书“=7”。

(5)引导学生说出单位“只”,教师便在幻灯片上“?”的后面出示“只”。

(6)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出示幻灯图的先后顺序口述:“有4只小白兔。又跑来3只小白兔,一共有7只小白兔。”

(7)教师小结:“4只”和“3只”是告诉的两个条件,“一共几只”是要求的问题。

第二幅图:

(1)出示荷叶上停着的7只小青蛙,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7”,紧接着出示“”。

(2)运用幻灯的活动性蹦走2只青蛙(一只一只地蹦),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

(3)出示“2”,引导学生回答“几只”表示“荷叶上还有多少只”。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快能说出“5只”。

(4)教师启发诱导得出“5只”是“7只”减“2只”得来的。教师在7和2中间板书“-”并在后面板书“=5”。

(5)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出示幻灯图的先后顺序口述:“原来有7只青蛙,蹦走2只,还剩5只青蛙。”

(6)教师小结:“原来有7只”和“跳走2只”是告诉的两个条件,“还剩几只”是要求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层次教学,化难为易,学生容易理解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三、教师特意要求——学生找准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教学的目的,总是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上述两个图示应用题后特意要求学生自己找准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使之逐步形成能力。对此又分三步进行:

1.及时训练,反馈信息。

学生在完成“小白兔”、“青蛙”二例题后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第39页第15题时,不是一填了事,而是先要学生广泛发言,自己说图意、找准每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学生现炒热卖,则不难说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如:“前面有6条小鱼在游泳,后面又游来1条小鱼。一共有几条小鱼游泳?”条件是“6条小鱼”和“l条小鱼”,问题是“一共有几条小鱼”。“树上原有7只燕子,飞走3只,还剩几只燕子?”条件是“原来有7只燕子”和“飞走2只燕子”,问题是“还剩几只燕子”,等等。

2.迂回训练,触类旁通。

在教学“8的认识”后面的应用题课前,教师将上面的已谈二例题的活动幻灯片,让学生再看一遍再说一遍,以唤起他们对旧知识的记忆,从而给新的学习铺路搭桥。教师在教学新课时只要讲清花瓶上面“5朵”字样的作用外,两个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中相关习题均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后再填。鼓励他们大胆说,让他们在自己的说中找准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说中得到新的学习和锻炼。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和规范语。

3.变形训练,扩大眼界。

教学“9的认识”后面的图示应用题已不再是难事,教师着重抽出时间加强全方位的变形练习,扩大学生的眼界。如:对上述变形练习题采用“一变三”的训练。一道题通过活动幻灯变“一加两减”的“道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牢牢把握所学内容,同时又沟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一年级图示应用题通过上述三步的教学,学生学得牢固,掌握得扎实,并为以后学习表格式图文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