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英雄聚义 为什么选择梁山

文章 2019-07-12 02:02:28 1个回答   ()人看过

《水浒传》里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梁山一百单八将以及姓名绰号,很多人都能够数说一些。

《水浒》里英雄聚义,在聚义梁山之前,有二龙山、少华山几个山头,他们最后都到了梁山,这是为什么?仔细研读作品,我认为:选择梁山,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梁山的地理环境优势;二是宋江的号召力。

一、“八百里梁山泊”,地理环境优势更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五代到北宋末,滔滔的黄河曾经有三次大的决口,滚滚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并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即《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当年梁山好汉正是凭水泊天险“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抗暴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

从地理位置上看,二龙山周围有白虎山、清风山、桃花山等几个山寨,这几个山寨彼此呼应,势必给官府围剿带来极大困难,这种优势梁山虽然不具备,可是,后来梁山的发展证明了它的地理优势。梁山,水网密布,地形复杂,官兵多次进剿均失败,这与梁山成长起来的一支水军关系很大。梁山到了发展中期,可谓人才济济。

回顾整个梁山的发展史,水军的功劳着实是功不可没,他们凭借不凡的身手,立下了不少战功,包括捉黄安、俘虏高俅等等战绩,乃至最后将卢俊义赚上山,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可以说,梁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山头的草寇,水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区别点,因为水军的存在,以及极为特殊的天险,使得他们总是能够化险为夷,让北宋的官兵无法将他们剿灭,一直发展了很多年。

宋江经营梁山可以讲是尽心尽力。他不仅在梁山周围安排了情报网,并且对梁山周围的官兵情况了如指掌。梁山泊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情报工作。

王伦时期,梁山只有四个头领,其中有三个住在山上,留下一个住在水泊之外开酒店,这个人就是朱贵。晁盖时期,他继承了王伦的全部家底,包括聚义厅的名称都没有改变,朱贵仍然当他的酒店掌柜,有事情上山来坐着第十一把交椅,平日里在山下打探情报。宋江上山后,梁山泊头领“望风而来”,山寨一时间变得“十分兴旺”,同样的,名声大了,梁山被征剿的危险也大。

为了能够及时探听“吉凶事情”,迎接“往来义士上山”,做好应对进剿官兵的“准备”,梁山酒店由原来的一处扩大为四处。梁山新增了西、南、北三处酒店,分别由童氏兄弟、李立、石勇掌管,山东面的酒店仍然由朱贵掌管。梁山在郓城县境内,归济州府管辖。

济州府在梁山的东面,朱贵掌管的这个山东酒店,无疑是最重要的。另外,宋江安排戴宗往来于梁山与东京之间,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二、宋江的号召力

宋江的绰号“及时雨”,因为的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他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因为宋江在江湖的表现,很多人对宋江信任、仰慕,这样,宋江有一定的号召力,才能够在梁山泊召集许多人才。

宋江的名气,在江湖上受欢迎的程度,几乎无人能及。《三十六人赞》里宋江的赞是:“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在文字上似乎接近二,而意思上,似又接近一。宋江绰号“及时雨”,说白了,也就是急人所急,善于济危解困的派头。但是,宋江却不会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毫无保留的潇洒。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他轻描淡写地所付出的代价,在某个时候必须得到补偿。而且,他的为数不多的付出,实际上是在江湖上为自己做了效益甚佳的广告:很多好汉虽未见其人,却早已经折服于他的传说中的慷慨解囊。

宋江的名气,梁山的招牌。宋江能够在梁山各大阵营中呼风唤雨,与宋江的策划能力、宣传能力、组织能力很有关系。这里有必要讲讲宋江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

宋江真正成为头领,是他有更大的抱负和远见,在上梁山后初期每每领兵出征并在基本兄弟的全力支持下战胜之,梁山势力不断壮大,由此逐渐建立起了威信。与此同时,宋江通过不断招降官吏来壮大自己的势力,逐渐取得在梁山“黑白两道”的真正话语权。

宋江的出现为梁山泊的发展带来了巨变。及时雨宋公明一贯拥有良好的口碑形象,后来又冒死相救梁山好汉的“大义”,与梁山“义字为重”的组织氛围非常契合,这一点为宋江获得较高威望打下了基础,但要顺理成章坐上梁山的头把交椅,仅根据一点好名声和取得几回攻城战功,是难以服众的,试想此时梁山声势浩大,屡遭朝廷围追堵截,外部环境非常险恶;内部人员结构复杂,队伍规模空前,有弃官投奔的,也有草寇归顺的,有高阶之后,也有乡野粗人,有地主豪富,也有泼皮无赖,而且先后经历王伦、晁盖等不同领导,各成体系,资历、本领、心态不一,非一般之士是难以坐得稳的。

宋江为首,才能在先,况乎他“仁慈怕事,义不及卢俊义,谋不过公孙胜,勇不如鲁智深”的中庸特性正迎合了中国几千年的用人哲学。

宋江为人无棱无角,做了头领,各人心里都舒服,选他自然是众望所归,不可争辩的事了。

宋江的家庭出身,使他能够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宋江说得上是一个谋略家。未上山时,宋江的口号是“扶国安民”。上山后,宋江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一方面,他在他把江湖的义气政府化,另一方面也把政策江湖化。宋江担任了梁山的头领之后,实行了“不侵州郡的,不扰民”的政策。宋江也对俘虏的士兵,给予了招待。这体现宋江的军事天赋和能耐。

宋江的“义”。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为他定下了义的基调,其所行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纯粹的义,但是“义”和“忠”毕竟又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想。当这两种思想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时,就难免要作出抉择。顾及了对晁盖的义,就不可能顾及对封建王朝的忠。“忠”和“义”的矛盾本来就潜在着,只不过在第一个时期没有明朗化罢了。总的来看,侠义英雄时期的宋江,仗义疏财,扶贫济困,是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表现在他身上的“义”,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群众向往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扶助的一种道德追求。

宋江的义,不仅使他侠名远扬,而且像一块护身符一样多次助他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说一不二,具有那么高的威信。显然,“义”是他日后统率梁山的资本。亡命江湖还给了宋江展示其组织才能,领导才能的机会。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