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阀”顾颉刚》附答案
“学阀”顾颉刚
朱洪涛
1929年,顾颉刚因不满中山大学的人事、学术环境,决定北上就任燕京大学教职。他没有选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怕攻讦太甚无法安心问学,燕大人事关系简单、自由度大,顾认为是治学佳地。顾颉刚给燕大提出的七项要求,很可窥见顾的择校之由:(1)不引进政客,免致机关本身受政治摇撼。(2)不引进复古派,免致学术不能照了轨道走。(3)不引进学阀,免致学术机关为其私人垄断。(4)不引进文人,免致机关腐化,致同事不勤业务。(5)不引进平庸人,免致发表刊物为讲义式之文字。(6)不引进头脑不清之人,免闹意见。(7)不引进爱发议论而不负责任之人,免致团体分裂。
此处的“学阀”在顾的脑海中完全是一负面词汇,为培植私人、党同伐异的代名词,顾相当反感这种消极意义的学阀。他的学术理想是建立一个学术共同体。顾有此体认,是他对当时北平学界有一整体观察,即认为此时在学界若无人引荐,青年学子很难打入进去。学界已经山头林立,板结固化了。因此他想打破这种局势,做积极意义的学阀。
顾颉刚想做积极意义上的学阀,这与他的学术理想与性格有莫大之关系。其实,顾心目中的学阀概念是一褒义词,不是为己,乃为公。顾以为做学问与征战一样,将帅、兵丁都是需要的,二者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要能做兵丁,但更要有做将帅的野心。研究学问的人如果没有做领袖的野心,顾说这样的人绝不会有独特的成绩。但如果单单只有做领袖的野心,而不肯切切实实下苦功,那则更没出息,因为这样的人从此只会“奔走联络,抢地盘,包而不办,排挤人才,陷害青年”。顾颉刚觉得要决绝舍弃做包而不办之领袖的野心,应当刻苦地工作,使得后世的人承认你是一个“真实的领袖”,而非空有其名。
学阀,学阀,要先有学而后可阀,二者须若合符节才行。顾的这个意思在1919年批评马叙伦时已经明白表述。时为北京大学哲学门学生的顾颉刚很反感当时北大教授的马叙伦连载关于《庄子》的读书札记。顾说马叙伦做这种疏证、校勘记,自以为是一个大学者,其实“他心里也不晓得学问是什么东西”,只知有了名,受人恭敬,是很快乐的事情。顾颉刚不甘做马叙伦这种小文人、小学者。他承认,“我除了做学阀之外再没有别的路了”,他想做真学阀以打倒假学阀,“要为学术界造出一个真正的地盘,替代了现在存在的个人主义的地盘”。
顾颉刚喜欢聚合相关学人共举其成。好处是各司其责,但协调不
好,便会顾此失彼。所以然者,乃在顾颉刚“好定计划,好拼命办一件事。盖弟生性贪多务博,好大喜功,无论什么事情,一经着手立刻会有野心,希望得到最高的成绩”,而且一 着手就是“最大最好之计划”,结果往往是开局甚好,收尾实难,总有遗憾。从他一生的行迹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实在是一少见的爱学乐学的学术人。日常生活,都与学术和读书紧密连在一起。从他每日所记最终达数百万字日记、十五卷读书笔记以及大量文稿看,他几乎天天在读书,简直骇人!这种勤奋与毅力实属罕见,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难怪香港学者许冠三评价顾颉刚是20世纪罕有的读书人。
总括来说,顾颉刚想做名实相符的学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求真实的名声,在宏大而厚实的学术事业里贡献出自己的一抔土。实际上顾也做到了,他在学术领域成功地开疆拓土,无奈他贪多贪大的性格既成全了他勃勃的学术雄心,也一定程度毁了他,许地山称顾为“学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虽为戏言也是实情。他也知道自己的特性,曾书一条幅“好大喜功,永为怨府;贪多务得,何有闲时”以自戒,只是性格使然,改不了了。
(本文选自《随笔》2015年11月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1934年年初,顾颉刚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的《禹贡》半月刊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
顾颉刚广集当时古史辨伪大讨论中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多册。他的重要著述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摘自国学网)
②1923年5月,顾颉刚发表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引起史学界众多学者持久的考辨,参与者有钱玄同、胡适、魏建功、罗根泽、童书业、王国维、傅斯年、钱穆、冯友兰等。以此为标志,形成了以顾颉刚为领袖的“古史辨”派。它已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典学界不可绕过的巨大存在。
1926年,顾颉刚的《吴歌甲集》由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科研价值很高的歌谣集子,不但出版的时间较早,而且有比较详尽的注释等。刘半农写信给他说:“中国民俗学的第一把交椅,给你抢去坐稳了。”(选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颉刚离
开中山大学而就职燕京大学,对用人标准提出七项要求,极为具体缜密,对所述七类人全面否定,显示了他的狂大得势。
B .顾颉刚心目中的学阀是一褒义词,不是为己,而是为公,故认为马叙伦连载对《庄子》的疏证、校勘等是小学者、小文人的做法。
C.顾颉刚从大学时代就有了要做真学阀、不做假学阀的学术追求,并且一生努力读书治学,笔耕不辍,终于有所成就。
D.顾颉刚在多个学术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是名实相符的学阀,他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科,还被称为中国民俗学的第一人。
E.顾颉刚一生学术成就可谓辉煌,但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弱点,那就是他有“好定计划”“好大喜功”“贪多贪大”的性格特性。
(2)顾颉刚为什么会提出“七项要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顾颉刚喜欢聚合相关学人共举其成”,有哪表现?请结介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顾颉刚能成为一名真正“学阀”的原因有哪些?他的学术人生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8分)
参考答案:
(1)C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 E给1分,答AB不给分)
(2)①他之前曾受复杂的人事、学术环境的困扰,不能专心向学;②燕大人事关系简单、自由度大,希望在燕大创造一个治学佳地,专心向学;③希望建立一个学术共同体,打破北平学界的“山头”,做一个积极意义上的“学阀”。(每点2分)
(3)①顾颉刚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了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人才;②顾颉刚发表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引发了当时众多著名学者的参与考辩,形成了以顾颉刚为领袖的著名的“古史辩”学派;③顾颉刚广泛搜集当时古史辩伪中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编成了《古史辩》多册,奠定了“古史辩”派的学术基础。(每点2分)
(4)顾颉刚能真正的成为一名真正的学阀的原因①有学术理想;②有个性追求;③有实践行动。启示:①要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并且要为之心无旁骛,切切实实下苦功。②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各司其职,共同成功;③要切合自身实际,不能贪多天大,还大喜功,否则可能出现虎头蛇尾甚至有始无终的结果。(原因和启示各4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