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礼仪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法对传统分组式教学法的改进论文
一、秘书礼仪课程呼唤新的教学方法
秘书礼仪课程是秘书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礼仪意识、提升自身形象、增强社交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秘书学专业长期作为高校的专科专业存在,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教学方法也长期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相关教学音像观摩和实践训练环节极其缺乏,学生无法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学习热情很受影响。随着一些院校文秘实训室或移动教室建成投入使用,实训环节被逐渐引入课堂,分组式教学法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分组式教学存在缺少周密规划、组员临时性较强、相互间积极的依存关系难以呈现等问题,小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待加强。2011年5月,秘书学被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当秘书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层次逐渐由专科向本科提升,秘书学专业教育逐渐与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等本科专业发生紧密联系,寻求一种比传统分组式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礼仪道德意识和社会综合技能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合作式教学法对传统分组式教学法的改进
(一)理论内涵的进步
分组式教学,就是通过将班级暂时划分为更多的小组,小组成员一起按照老师所安排的或自己设计的主题开展工作,并将工作结果在稍后的全班的课堂阶段做报告。分组式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末,是西方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早出”需求的教育产品。传统的分组标准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按学生智力、学科水平分组,如美国;二是按学生个性和能力分组,如日本;三是按智力和成绩分A、B、C组,如英国。这种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批教学的做法在产生之初就受到批评和指责,并一度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陷入低谷,后来由于社会的需要才逐渐复苏和发展,分组标准也趋向多元和客观。但无论按哪种标准分组,分组式教学的核心部分都是小组工作,即小组所要完成的、目标确定的工作任务。在传统的分组式教学中,组员之间的讨论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
合作式教学法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调动教学系统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促成学习者积极互动、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体系,并以团体成绩和组员成绩恰当结合为评价方法,达到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合作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合作学习这种古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曾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到19世纪,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英国传到美国并在那里兴盛;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公立学校的发展在美国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到70年代复兴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系列更系统、更成熟的原理与策略。合作式教学与传统的分组式教学在形式上相似,表现为教师作为幕后的指导者,仅仅负责学习情景的组织;所有学生有权利就工作流程、工作结果的形成和展示汇报等做出决定。其核心虽然也是小组工作,但更强调组员为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合作意识和行动。相比传统的分组式教学而言,合作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主题工作的准备,而且可以用于课堂上对工作结果的检测中。
(二)教学实践的进步——以重要宾客接待礼仪教学为例
1。重要宾客接待礼仪
秘书接待礼仪是秘书商务活动礼仪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指秘书在接待活动中应遵循的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言谈风度等方面的礼仪。秘书接待礼仪可分为日常接待礼仪和重要宾客接待礼仪两个环节,日常接待礼仪主要指基本的办公室接待礼仪规范;重要宾客接待礼仪则涉及接机、陪车、会谈、参观、宴请、娱乐等各环节礼仪规范,比日常接待礼仪更加复杂,对团队的合作精神要求也更高。
2。合作式教学法在重要宾客接待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内容:杭州华尚服装公司要推出新款秋装,为引领时尚潮流,公司总经理李总特意请巴黎著名服装设计师Smith先生来杭进行指导。Smith先生的助手Mike先生、秘书Mary小姐随行。三位客人乘坐F1036次航班往返,在杭停留三天。
主题任务:制定接待方案
具体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接待团队。根据国际认可的5人一小组的最合适人数标准,规定每组人数以5人为基数,分别承担法方的Smith先生、Mike先生、Mary小姐和中方的总经理李总、秘书小刘五个角色,允许各组根据需要补充其他角色。
(2)制定详细的接待方案。该方案需具体注明接待流程及相应礼仪规范。每位组员都可以承担自身角色的礼仪规范文字撰写,从角色本身的职责考虑,尽量做到周到、完备;也可以由每位组员承担一个环节的礼仪规范撰写。
(3)方案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形式不限。
教师工作:
(1)下达主题任务,要求学生下周进行课堂汇报。
(2)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伙伴,完成分组,并引导各组确定秘书小刘的人选。
(3)对接待方案的指导思想、内容、附属材料、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详细说明。
学生完成情况:
各组学生都在课下进行了周密的讨论和策划,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一组学生以视频短片的形式进行汇报,该组学生共7人,其中五位学生分别担任Smith先生、Mike先生、Mary小姐和李总经理、小刘秘书五个角色,另有一位学生担任驾驶员,一位学生担任视频导演、摄像及剪辑。方案共分接机、陪车、会谈、参观、宴请、送行六个环节,介绍、握手、奉茶等细节分别融入接机和会谈环节中。每位环节的礼仪规范分别由一位学生撰写,秘书小刘担纲整合统稿工作。
视频显示,在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身着与角色身份相符的服饰,言谈、举止也与相应的礼仪规范完全符合,各环节衔接紧密,操作准确,能看出他们在课下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和认真的演练。尤其是饰演秘书小刘的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发挥了中心作用,其他学生也都给予他高度的配合,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认真的态度。当该小组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时,其他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观看,视频中学生操作正确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但
当操作出现小失误(比如接机后汽车座次的安排一度出现错误,但秘书及时做了调整),教室里响起嗡嗡的小声议论。当视频播放临近结束,屏幕上依次出现各位组员的名字时,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教师请其他组的学生代表予以点评,点评者对演示者优秀表现加以赞扬,对疑问之处进行询问,演示者进行解释或申辩,教师在旁进行点拨,三方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3。合作式教学法对传统分组式教学的改进
从这个教学案例中可见,在合作式教学法的指导下,小组任务完成的过程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实施。任务下达阶段,教师作为幕后指导,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案例内容并提出要求和建议,为学习情景的组织奠定基础;方案制定阶段,小组成员为完成方案指导、实施及汇报而共同努力,秘书小刘无形中担任了统筹安排的工作,同时其他组员又都根据自身角色需要对小组工作流程、工作结果的形成及展示汇报的方式等提出设想,经过相互辩论、争执、平衡,最终大家一起做出决定。这样就形成了以秘书小刘为中心的合作团队,确立了良好的向心力基础;方案实施阶段,所有组员都遵循标准的礼仪规范,设计并表现相应的台词、动作,每位组员不仅要对自己的表现负责,还要努力帮助他人做到完美无缺。这次小组任务并没有对汇报的形式进行要求,但学生主动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拍摄、剪辑,提高了难度,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当他们的作品在教室大屏幕上播放,接受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检阅时,他们会为大家的充分肯定而倍感骄傲,也会为某些小小的瑕疵感到不安,有助于他们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听取意见,加以改进。整体来看,从确定角色到讨论、实施、展示,合作式学习形式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质,唤起他们的协作意识;也赋予他们积极的独立精神和责任心,推动他们在小组内树立一种荣辱与共的精神。
如果以传统的分组式方法来进行重要宾客接待礼仪的教学,教学形式就可能更多地体现为教学地点的改变或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讨论机会。尽管能做到较科学的分组,但传统的分组对小组规模没有特殊要求,组员的角色感将不够明确,秘书小刘的组织者身份也将不够明显,以小刘为中心的合作团队也不易形成。在以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分组式教学中,组员自身职责不明确会导致交流的目的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共同努力完成小组任务的决心和责任心也将不够坚决。由于缺乏具体细致的实践环节的验证和随时随地地师生交流,小组成员的内部冲突通常被忽略,而在此冲突发生到解决过程中培养出的倾听的能力、礼貌、建设性的批判、相互尊重等社会技能,也有可能被忽略。
(三)成绩评定方法的进步
传统分组式教学法对成绩的评定更多地遵循教师打分的原则,教师的意见占主导地位。合作式教学法改变了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引入学生评委制,让学生参与到成绩评定的环节中来。当一组学生进行工作汇报时,别组学生担任评委,评委需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对汇报者的表现认真观察,发现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将其量化为数据。在重要宾客接待礼仪的教学中,评委评分形式如下。
即由B组第1、2、3名学生负责给A组第1、2、3名学生评分,B组第4、5、6名学生负责给A组第4、5、6名学生评分,B组第7、8、9名学生负责给A组第7名学生评分。如果B组人数不够,就从别组抽调过来。这样,每位学生的操作都有三位评委观察并打分,取平均分为最终成绩,确保了客观公正;同时,每位评委负责观察并为三位学生打分,负担不会过重,也便于观察得更细致,评价得更客观。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秘书人员重要宾客接待礼仪实训评分参考表
其中态度分指汇报时的参与态度,应知分指对礼仪规范的熟悉及掌握程度,形态分即形象、仪态分,指发型、面容、着装、饰物、表情等仪容服饰及坐、立、行等言行举止的表现,创新分指创意的新颖、操作的实效等,团体分指团体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等。每个单项分占总分的20%,按其表现又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最终量化为具体数据填入表格。五个单项分相加得出总分,然后取三位评委的平均分作为学生此次小组工作的成绩。态度分、应知分、形态分会根据个人表现而有所差异,而创新分、团体分更多地来自于小组的共同努力,组员之间的差距不会非常大;尤其是团体分,同一组的得分基本相同,这也促使每位组员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成功会使他人受益,他人的成功同样会使自己受到鞭策和鼓励,培养了他们荣辱与共的集体精神和责任感。
重要宾客接待礼仪的成绩评定后,每位学生都得到了一次小组任务的成绩;多次小组任务成绩的平均分构成他的平时成绩;期中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小组任务,按照同样的操作程序得出一个期中成绩;再加上学期终试卷的卷面成绩,共有平时、期中、期终三个成绩。这三个成绩分别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折算,最终得出这位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毫无疑问,每一次成绩都是学生自己身体力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辛苦的努力才能获得的,促使他重视每一次小组工作的经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自身意见被尊重和采纳甚至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鼓舞了他们的信心,改变了他们对传统考试方式的紧张心理,促使他们将认真工作、时时接受检查和自我检查逐渐化为一种平常心态,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既严于律己,又宽以待人的良好心态,打下坚实基础。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公共关系学解读
除重要宾客接待礼仪外,秘书礼仪的教学内容还包括秘书人员个人礼仪、办公室礼仪、会务工作礼仪、拜访及谈判等商务活动礼仪、习俗礼仪和文书礼仪等,说到底是秘书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问题。恰当地运用礼仪来理顺各种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高度体现,也是塑造秘书个人及所在组织良好形象、打造良好公共关系氛围的重要途径,因此秘书礼仪是秘书公共关系的题中之意。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主体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指引下,为获得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交流、沟通和劝说,良好的合作精神是有效沟通的指路明灯。合作式教学在引导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和协调完美地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关键途径也正是在合作精神指引下的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劝说”。因此,将合作式教学法引入秘书礼仪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礼仪规范,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仪及公共关系的内涵,教学效果更好。
如果说以交流、沟通和劝说为主的合作式学习方式非常符合公共关系内涵,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组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就十分符合交往伦理学的要求。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难关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安然渡过,每一个决策都必将是经过充分讨论并得到每一位组员的认可才可以施行。这就促使每一位组员都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信念,都能够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都诚挚地融合到整体的合作精神中去,也就是进入这一组完整的文化之中。合作的品质必然在这种完整的文化中形成,学生也就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意识到自己所应当担负的人道、公正与责任。在成功的合作式教学法为每一位学生真正接受并愿意身体力行地去施行时,合作学习逐渐转为一种道德品性和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他的学习,更影响着他的生活,成为他一以贯之的表现。
四、结语
在秘书礼仪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分组式教学存在的小组向心力不强、计划不周密、讨论流于形式、组员合作精神不够、相应社会技能的培养被忽略等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以科学的分组确定组员名单,以组内核心人员的确定来培养向心力,放手让组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周密策划以培养他们的交流、沟通、协调能力,然后通过学生评委制的引入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使每一位学生的努力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合作式教学方法之下,学生从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公正汇报到成绩评定,每个环节都要秉承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精神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秘书礼仪的内涵和要求,更能逐渐在他身上化为一种道德的力量,推动他为个人和未来的组织创建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