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能干什么》二年级的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1 23:19:43 1个回答   ()人看过

本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钟表,初步认识整时、半时,以及本学期学习分与时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一年级及本学期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原有知识及简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遵循活动感悟、活动体验、应用提升的主线设计本节课,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感受分与秒的关系,了解体验一分有多长,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课堂充满数学情趣又溢满人文关怀。

总体回顾本节课,做如下反思。

一、活动承载数学知识,重点突出。

钻研教材后,我将本课定位为数学活动课。1分=60秒,与二年级的孩子生活实际来说有些远,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为了降低理解难度、又能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连串的数学活动,首先听音乐看钟面,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并初步认识秒针,然后再次跟随秒针走的节奏数数,了解秒针走一圈就是60秒,在课件的播放过程中,直观感受分针和秒针同时开始走,又同时停止,虽然它们走过的路程不同,但是用的时间一样,由此突破1分=60秒的难点,而且重点也很突出,以致在接下来的1分钟计算测试时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轻松完成,且准确率较高。

二、游戏体验,层次分明,体验逐层深入。

为了让学生对一分的长短有深刻的体验,我设计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感悟、体验一分有多长。为了突破难点,我首先设计让学生跟随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按秒针走的节奏数60个数的时间就是1分钟,在脑子中建立1分=60秒的表象。然后计时1分钟数自己的心跳数,直观感受数自己的几十下心跳就是1分钟的时间。继而看了一分钟动画片,在对比体验中,了解同样的1分钟,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一些,顺势引导:只要努力喜欢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喜欢做的事情也能做得又快又好,渗透学习意志品质和方法的教育。

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感受1分钟过得很快,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又拓展教材,发掘生活中1分钟的用处,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抓紧时间,1分钟也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完成情感态度目标的渗透。

在前面一系列的活动体验后,学生应该对1分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又设计估一分钟的游戏,既是对1分钟长短的深化,也是检测学生是否已经建立了一分钟长短的概念,并优化估计的方法,让学生对一分钟的体验更深刻,在此基础上又设计游戏:一分钟记忆大赛,用一分钟的时间播放并记忆我国的十二大名胜古迹,看谁一分钟记住的地方最多。在课堂的最后时间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1分钟发挥最大效益的同时,也是渗透人文关怀,让数学课的容量变大。

三、人文渗透,丰富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生动的数学课堂绝不是简单地学枯燥的数学知识。让数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是我在本节课的一次有益尝试。从上课伊始,我用萨克斯曲《回家》引入新课,让学生精神舒展,感受美;在课中我穿插生活中的一分钟的价值资料,在学生惊叹一分钟的价值同时,了解世界的神奇,感受放眼看世界后,数学竟如此充满魅力;在用一分钟体验的环节,我设计1分钟记我国十二大名胜古迹的活动,在应用数学的同时,了解我国的文化魅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要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没有一句引导,却在直观感受美的同时,渗透了爱国教育。

总体来说,学生的身心比较舒展,情感得到陶冶,文化价值有凸显,但活动设计多一些,个别活动学生的个体感受还不够充分,还要再思考,怎样在有限的活动中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