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片发挥想像的空间音乐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1 22:50:46 1个回答   ()人看过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将新课标与“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实践等能力,将丰富的课堂教学渗透到新教材教法中,形成“创设生动活泼的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

案例描述:

“叮铃铃┅┅”随着铃声我快步走向音乐教室,这天秋高气爽,也许是天气原因我和孩子们的心情都非常高涨,满心欢喜地准备实施“考虑成熟”的教学环节。

“今天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们来到我们音乐教室想和大家交个朋友,瞧!是什么少数民族呢?”这时我在大屏幕上放起了蒙古族的录像片。

“蒙古族”只听一个小男生回答道。

“真能干,那你是如何知道的呢?”我反问道。

“从衣服上就可能看出,还有大草原,他们在骑马!”生答。

“是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蒙古民歌《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播放出大草的风光画面,将学生引如意境,并向学生介绍无伴奏合唱知识。并将学生分为四组,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

师:“第一组同学从旋律上分析旋律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怎样的意境?”生:“旋律高亢、悠扬”。“第二组同学结合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从歌曲的节奏、速度音乐的形象展开对比分析。师:“通过反复欣赏,同学们对《牧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表现《牧歌》的意境?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有的用歌声或节奏来表现主旋律,有的用美术功底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牧区,还有的同学用舞蹈来表现大草原美丽的景象。在这一节课上我感受到课堂活泼,充满活力的气氛。

课后反思:

当我送走孩子们之后,我却久久不想离开教室,脑海里不断涌现出这堂课的情形,孩子脱口出来的几句话,他们自编自创的舞蹈、绘画都让我明白音乐老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在音乐课堂上给予孩子们一片想像发挥的空间。在下一个班学生的音乐课上,我打破传统“教”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自编自唱,小组自主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课后对所教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孩子们对这堂音乐课印象极深,剖析它可以发现:产生意想不到课堂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资源,并加以合理的呵护开发。

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教法贵在得法,所谓得法不一定在于追求新与奇,而在于能切合学生实际、确有实效就是好方法。在这堂课上我找到了一种简明又实用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也适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的想像力是极为丰富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勇于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教师不能一直坚持传统的教学思路,要有创新。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为了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堂课,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第一切入点,发展个性特长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感情、意志情绪等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愉悦的,不要一味地讲求整齐划一,不要刻意地追求有板有眼,要给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压抑个性自由,就是抑制创造的欲望,同时也埋没创造性人才。

(2)、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

发,多一些创造,少一些“填鸭”。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音乐教育也需创新,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多一些创造的机会,如听音乐作品后,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其情绪、意境、情节、风格等;听了作品让学生做律动、编舞蹈、画图画、讲故事等;为音乐加打击乐;用人声或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自制乐器,少用一些过去的“填鸭式”教法。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造性的老师来培养。因此,老师首先需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只有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