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教学“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
一、 设置疑问,激发兴趣。首先出示一组数据:9、0.9、0.09、0.009,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通过“考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通过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探索、猜想、验证。教学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
0.004米= 4毫米 0.04米= 40毫米
0.4米= 400毫米 4米= 4000毫米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行的两个式,通过比较后,让学生自主比较第二行式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看法,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接着利用练习巩固知识,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完成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三、 灵活应用。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一)基本练习,让学生观察两排数,说说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数是怎样变化的。
(二)加深练习,通过判断,先让学生诊断,然后对症下药。
(三)提高练习,赛一赛,谁最聪明,出示一个数,向左向右移动多次,让学生看谁先得出结果来。来一齐巩固小数点左移和右移的灵活应用。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每个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对问题的看法、探索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只要是有科学根据理的,教师都应尊重、认可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向左移或向右移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大家的交流来印证每一种情况;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证明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学生的方法非常多,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怕花时间,目的在于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有用的教学资源,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理解问题的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用儿歌形式总结: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扩十倍,右移两位扩百倍……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得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但本部分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时效性结合起来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