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古书
《笑谈古书》语言流畅,直抒胸臆,发人深省,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前段时间去逛了书店,现在真是,书贵得已经不敢乱买。在古典文学专柜,我无意中看到了一套线装古籍。书是现代的,内容是古代的。前翻后翻,不及我家里面的几本古书,钱也不够,就此作罢。
小时候,由于家里面没有与时俱进的条件,我便与玩具动画片之类新玩意儿无缘,天生的好奇心,造就了我好动手的能力。家里从此像木剑刀棍之类的东西遂多了起来,像这些东西,是不可能久玩不腻的,我爱听故事,特别爱听年长我好几圈,可以做我曾祖的老人讲故事,他们虽然有的一个大字不识,但是,却能随口引出一句古话来,说罢还洋洋得意地眯着眼缝儿抿嘴点头,像是飘然跃仙了。面对我这个穿着开裆裤的崽子,任凭他们不识一字,也称得上是大文豪兼及大学问家。我看着他们那一张张核桃壳似的皱脸,却说着我不明白的话,自然是认为他们是厉害非凡的。
不知道是否是上了学的缘故,我脱去开裆裤,换上完整的裤子,到学校认字去了。曾经一切的动手能力,在学校因为老师和制度的缘故,始终不敢发挥出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古书。
那是在我八岁时,善于乱跑的我,狂奔向麦田,经过村里小巷,仰头看天,不知前面障碍地奔着,一头撞在一块不硬不软的“旱烟味桩”上。抬眼一看,原来是我爷爷小时候的老师,他没有狂笑,也没骂我顽皮,一张芝麻粗饼的老脸,直愣愣地盯着我,看上去还是挺和蔼的,因此,我并未感到害怕,我被他的眼神吸住,我没有跑,由于知道他定会教诲我。他开口了,一开口我就不耐烦了,几十年的老烟鬼,满嘴令人发呕的臭味。
他问我了一个连贯式的问题,他说:“我上次上街,遇到一个人,我就问他姓什么。那人说一加一不等于二。我又问他多大年龄。那人说米还没煮熟。你这小孩儿,五十多年前,我教书教你爷爷,你比他机灵,问问你这个。”我也叫他爷爷,毫不犹豫地说:“我喜欢玩,您刚才说的一加一不等于二,姓王的就是,至于米没熟,那就是生的,生就是十二地支中的申,属猴儿的,米没熟又叫“夹生米”,夹生就是六十花甲中的甲申,那人是一九四四年的,至于此年龄还用得着算吗?
老头儿大惊,把我带着到他家里,进了他屋里,给我取了一本《增广昔时贤文》,并说:读了增广会说话呀,我小时候读私塾,就是你曾祖父的父亲教我的,我当时在他手里读了《四书》、《三字经》、《增广贤文》。他后来一九四七年去世的,活了七十多岁。五七年,我也开始教书,又教过你的爷爷,现在,我手里这本《增广》,你拿去好好读吧。
从那之后,我一直对古书、对传统文化抱着无比的热爱。
与别人不同,我是由先贤遗训启蒙的。这也算秉承老祖宗的启蒙方式了吧。
我最喜欢去逛旧书摊,因为那里的书,不至于像书店里那么贵。而且还能再利用知识,抑或得到鲜少有的老书也未尝可知。为什么说是再利用呢?前面先读过这些书的人,把他们想得到的或者只能得到的,得到之后,我再以低价钱,把一本完整无损的书买过来,哪怕我只是涉猎,也比去买一本新书划算。不过,买旧书也得有讲究,就是非有受用价值的不买。其实这也是废话,但却是重点。如今眼下书店,难找几本能受用的好书,几乎都是笑料书、庸俗书、名利书、商业书、使人愚蠢书、使人心坏书、唯恐天下不乱书……诸如此类,铺天盖地。不过,经典永远还是经典,不会因为这些劣书而掩盖他的光辉,要知道,经典千古不衰,历年累计下来,绝不比如今畅销劣书数量少,但也不能排除,如今畅销也有好的,也会有历世而不衰的。在书架上,也有经典频现,只是少了,但我非常清楚,无论一个人的阅读量再少,他脑中所知道的古书上的句子,一定可以跟如今流行语言媲美,而且他所受用的,一定是那些经典句子,流行语言,是用来显摆嘴皮子的。
一九一九年,搞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那几位新文化健将,竭尽全力来批评传统文化。鲁迅先生更是说,毒害中国人最深的就是线装书,我知道鲁迅先生是读了非常多的书的,对传统文化更是深研有加,我这里浅薄地大概一下,他当时应该就是说的那些他没看懂的线装书,并没有完全抱怨所有线装书,而且,他的精神和思想,亦是由线装书启蒙的,至于后来所学习的西方文化,对他所产生的影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他先是读了中国古籍的。后来又有林语堂先生,就是从没有写过小说,而一年就处女一篇《京华烟云》英译汉过来,竟然六十多万字的国学大家。他是从小受西方文化的,平生著作大部分都是用英文写的,他最先就认识了鲁迅,并且成为很好的朋友。当时,他们在鲁迅的《语丝》上,经常发表批评传统文化的文章,可是,后来林语堂和鲁迅翻脸了。林语堂不附庸政治,他是个传统的自由派文人,这是中国文人特有的,就是高士、处士之类的。他是推崇中国文化的,他把中国文化讲给了外国人,把外国文化又讲给了中国人。
小时候,从我读了启蒙读物之后。我带着特有的好古天性,经常跑去找老书。有一年,我十一岁,专门跑去听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太爷讲故事,我和他聊解放前的事情。慢慢的,我们谈到了古书。没想到,解放初期搞破四旧的时候,他还是个积极分子,全乡上下,皆由他带领干部到处查抄旧书籍。我也不知道他所说的那么多书里面,有多少孤本秘籍,反正他说什么方面的书都有。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我愈听愈激动,愈听愈愤怒,那么多有用的书,竟然都被查抄了,他还说,烧了好长时间,片纸不留。我无法指责当时的政治风潮,只能从心里感到悲哀,在当时还比较幼小的心里,我已经对传统文化所遭受的致命一击——销毁传道之书籍,感到无比的愤怒,我不知道我是否是守旧,我只知道与时俱进也需要根,不然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纵然一片辉煌,也不会长久。我对那位老人的态度瞬间拉下,我与他的交流,从小辈的口吻渐而变成平辈,但是,我与他是无法回到当时的场景的,或许我在当时,即使不当积极分子,也会保持什么都不在乎,也可能稍有侥幸心理,去偷藏一些孤本秘籍,可是事情已然,反观现实。我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问着老先生,当初是否有人偷藏的有书而保存至今。他告诉我说,在山里有一位老教书先生,叫XXX,他还有三箱子书,他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在的话应该一百多岁了,书在他后人手里,因为,他是解放前本乡团总的亲家,解放前夕,团总解救了本县的地下党员,而那位地下党员,就是后来的本县第一任县长,团总拥护共产党,还解救了大官,也到县里做了县政协副主席。在当时的农村乡下,那是个大得让人闻风丧胆的官,所以,没人细查教书先生的所有书,只是烧了一些废纸和无用的书。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