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原文及文学赏析
引言:《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乡愁》表现了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愁》的原文及参考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参考赏析一】
乡愁,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是成千上万首诗表现的主题.然而,将之长期写作的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余光中恐怕还是第一人.在他众多写乡愁的诗中,<乡愁>一诗毫无疑问是流传最广、最为委婉动人的一首。
那一寸见方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侯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依仗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心头。一坯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中。
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是和诗人一样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 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离别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正如诗人所言:“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赶。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叙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无尽的相思。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饰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了词语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就是用自己真实的感受,用音乐般的语言唱出了心中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风在台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以说,余光中的诗使得台湾诗坛的现代诗趋于于成熟。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