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评课稿

文章 2019-07-11 21:28:38 1个回答   ()人看过

听了倪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倪老师的亲切可人和学生的活泼可爱。现在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收获。

1、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找朋友游戏形式活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很熟练,看的出冯老师以前的教学很扎实。

本堂课落实三维目标的情况:借助数字卡片游戏(10的分成和组成)的复习,巩固了学生对序数的进一步认识,熟练了10的组成。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表达、计算能力。教者通过语言的引导,激励、调控手段的组织,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分析、抽象、表达、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由形到数、式的思维过渡(直观形象抽象的数学符号);教者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励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探究新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效果较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倪老师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自主学习和尝试法为辅、讲练结合的优化组合。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1)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出示一组动物图片。学生帮助找朋友并说出数的组成,我适时板演小动物图片,使其一一对应。对已有知识10的组成进行复习和巩固。

(2)在探究新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效果较好;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学生先是根据猴子和大象的分法列式,从上面的两加两减中体会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经历了上面的分发过程,学生已经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所以适时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一定能够辨别出5、5分是最公正的分法。由此强调5和5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

数学虽然是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思想的渗透却是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境适时进行的,此处老师询问:从大象和小猴子分香蕉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尽量公平,懂得谦让。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非常短,为此课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儿歌,即复习巩固了新知识,也锻炼孩子们的手口协调能力。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3)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练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灵活多样。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认识,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时孙老师采取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游戏练习、深入巩固。出示水果卡片,并创设情境。

小猴子一次只能买十个水果,可以有几种买法?

想到方案的孩子到板前去摘果子卡片,指名说一说他的方案对不对,例如:小猴子可以买4个菠萝和6个苹果,你认为符合猴妈妈的要求吗?学生在审视别人方案的同时也做到了知识内省。

练习中孩子们出现了类似7个草莓加2个梨再加1个芒果的连加方案。虽然这一部分知识是本课之后才会涉及到的,但是孩子们有这样的组合意识,而且也符合情境中猴子妈妈的要求,所以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组合方案。

(4)全课小结采取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归纳知识的能力。需要改进的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还不到位;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不够。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

学生针对本节课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教学中孙老师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情境。虽然我们提倡慎用情境,但慎用不等于禁用,慎用更说明我们对教学情境的高要求、和知识的高契合、实际应用的高效率。再设计的主线是新课教学反馈练习深入巩固总结全课。知识脉络清晰,环节流畅,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下一页:思乡怀人诗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