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香赞全文

文章 2019-07-11 21:01:18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教我们以金刚般若无坚不摧的大智慧斩断人生的种种烦恼,到达清净的彼岸。下面是金刚经香赞全文。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一切如来

南无十方一切如来

南无十方一切如来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祗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祗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祗园会上佛菩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qi)树给(ji)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fu)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fou)?”“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Shen)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补阙真言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金刚赞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

南无只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只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只园会上佛菩萨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普愿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拓展阅读:金刚经解决什么

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一定尚未树立正信。因为不明了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也就不知道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金刚经》来看,佛法就是解决“心”的问题。此经当机者须菩提向佛陀请教:“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发菩提心,为修习菩萨道的根本;降伏其心则是发菩提心所要达到的目的,《金刚经》就是围绕着这一前提而展开。降伏其心既是《金刚经》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

我们在世间有很多追求,但无非是为了获得幸福人生。我们为寻求谋生技能而上学,为获得生存财富而工作,为建立情感依赖而成家,为造就健康身体而锻炼。这些虽也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幸福,却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事实上,最重要的恰恰是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那就是我们的心。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世界之所以会呈现种种的差别,也是由于人心的差别。因为心的不同,这个世界才有文明与野蛮、道德与罪恶、痛苦与快乐、善良与丑陋、清净与染污、光明与黑暗的不同。我们要改造世界,获得人生幸福,无疑要从改造心灵下手。现代的物质文明,给人类生存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恐怖和不安。广岛原子弹的爆炸,使一座完整的城市和几十万人的生命,在刹那间就灰飞烟灭,这是多么可怕。科技本身没有善恶可言,既可用于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世界,问题只是在于,使用它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灵。

如果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嫉妒,那么世界一定到处都是战争、谋杀、偷盗、抢劫、强暴、欺骗,那将是多么险恶的世界呵!相反,如果我们拥有惭愧、慈悲、道德、智慧,那么世界就会出现光明、和谐、安定的局面。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又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古人云,“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便是说明这个道理。风与月永远都是那样,但由于人们心境不同,所产生的感觉往往大异其趣。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觉也是相异的。同样的饭菜,健康时感觉它可口香甜;病弱时又感觉它味同嚼蜡。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谓的快乐,除了外在的环境因素,还需要主体的心灵去感受。当你感觉快乐时才是快乐,而感觉痛苦时则是痛苦。所以一个人快乐与否,实在不能从表面现象来看,只有当事者才是最清楚的。

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倘若一个人心境不好,那么有钱痛苦,没钱也痛苦;有地位痛苦,没地位也痛苦;有事业痛苦,没事业也痛苦。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的不安定因素。如何降伏烦恼呢?般若法门告诉我们,要从通达空、无住入手。我们之所以产生烦恼,是因为六根缘六尘境界时,执我又执法,由我法二执起贪嗔痴烦恼。如果能以般若智通达我法本空,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相,那烦恼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