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北偶记》原文及翻译练习题

文章 2019-07-11 20:57:06 1个回答   ()人看过

【原文】: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释】:①一过:一遍。

【翻译】:

万历年间,詹懋(mào)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阅读训练】:

12.解释加点字。(4分)

(1)颇善此乎? 善( ) (2)一时琴师莫能及 及( )

13.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14.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参考答案】:

12.(1)善于,擅长(2分) (2)如,比得上(2分)

13.C(2分)

14.此人虽是一个木工,却不仅懂得评价琴技,自己的琴技更是了得。(3分~

15.学习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3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