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家山的故事
大安的王家山,几代人的记忆当中都没有王姓人家,缘何地名又叫王家山?说起来还真有一段骇人听闻的故事呢。
据说在三百年前,大概康熙年间。一日早朝,皇上正在听取大臣们奏事。也许,大臣们所奏之事都不是十分要紧的军国大事,皇上似听非听,俨然一副恹恹欲睡的状态,他感觉眼皮十分沉重,索性就闭目静坐,让那瞌睡虫任性起来。瞌睡虫本来就深受皇上宠爱,即使面临军国大事,只要瞌睡虫到来,皇上也要静候相迎。所以,尽管执事太监和大臣们都听到了皇上的轻微鼾声,也没人惊扰皇上的瞌睡虫。
正在奏事的大臣听见皇上已有鼾声,他便回过头来与众人面面相觑,众大臣只是微笑,不便说什么,也不敢说出声来。他又转向执事太监,想征求太监意见,是否继续奏事,却被太监用手势制止了。太监的意思,大概是要他别打岔,让皇上安静地睡一会。
大臣们对于皇上清晨打瞌睡很是不解,只有执事太监最了解皇上的辛劳,一国之君,日理万机,不光是军国大事的操劳,还有那三宫六院的折腾,着实让皇上疲惫不堪。
片刻之后,皇上醒了。
皇上似乎忘却了刚才的奏事,他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张天师可在?”
“臣在”。张天师应声答道。
这张天师可是张家第五十四代天师,皇上敕封的光禄大夫,民间称他“张天师”,有时候皇上也昵称他为天师。
先前奏事的大臣此时已经意识到,皇上无需继续听他的奏章了,他不声不响地退下来,退到自己的行列里。
张天师知道皇上叫他必有要事,他毕恭毕敬地走出行列,走到奏事的位置,恭候着皇上的发话。
皇上继续说道:“朕刚才南柯一梦,见西南方向一处状如佛冠,气势磅礴的山岗上,有三支利剑直指紫薇垣。不知此为何兆?请天师解读。”
张天师即刻袖占一卦,口中念念有词,须臾之后,答道:
“启奏皇上,此梦预兆:疑似西南方向有草寇涌动,宜早除之。”
既是草寇涌动,那还了得!立刻震撼了皇上的整个神经系统,当即传下圣旨:西南各州县,地毯似寻查形如佛冠的山岗,再暗访问百姓间动向,凡有造反迹象,立刻极刑处置。
不出一月,州县的公人带领一班衙役捕快,找到了王家山,他们认定王家山就是朝廷行文所述的“佛冠山”。通过暗访,得知王家山的村民全都姓王,而且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不可能有造反的举动。既然找到了佛冠山,就应验了皇上的梦境,可是,当地村民并没有造反的迹象,衙役捕快们不敢擅自“极刑处置”,只好将此情况飞马报告了州县长官。
草寇、造反,历来是朝廷最敏感的话题,既然找到了佛冠山,不管民间有没有造反的迹象,就等于草寇涌动的事实已经存在,若不极刑处置,将会累及州县官府,一旦皇上怪罪下来,不但保不住头上的顶戴花翎,就连颈脖子上那个吃饭的家伙都可能落地。州县长官们不敢怠慢,便亲临现场督导,责令衙役捕快务必找到村民造反的蛛丝马迹,并立刻极刑处置不得延误,违者斩首!
衙役捕快们又在大安坝中明察暗访,还是没找到村民造反的证据,只发现王家山中间那个山包的正中处有一座坟墓,坟上长了三根竹笋,郁郁葱葱,直指蓝天。又查明那是王家的祖坟,于是,将实情报告了长官,长官们闻之大喜,即刻行文布告天下:
“查实,王家山王姓家族祖坟占据假龙穴,其后必出草寇,扰乱天下,殃及百姓,祸患无穷。谨遵当朝圣旨:对该处王姓家族尽诛之,以绝后患,确保天下太平。”
欲加之罪何患无理?就这样硬生生的把造反罪名强加给王姓村民了。
于是,官府在王家山演绎了一幕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衙役捕快们把十来户王姓人家的男女老幼全部邀进一块坝子,斩首之后,一部分尸体就地掩埋,为了省事,大部分尸体丢进旁边的倒竹洞(一个口径二三十米,深度约百米,长满荆棘的朝天洞)。一把火烧掉了王家的所有牛栏屋宇。又宰了几条狗,用狗血泼在那座王家的祖坟上,据说,这样做就可以把王家祖坟的龙穴灵性煞掉,彻底摧毁那个龙穴的风水。
无端的罪名,导致十来户王姓村民招致灭顶之灾,只剩下一个身怀六甲的年轻妇女,当时在山上放牛才躲过了一劫。亲人没有了,房屋没有了,无家可归的年轻妇女在穿山洞(王家山右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三天三夜没敢露面,后来是大安坝的一位何姓乡绅出高价钱买下她的两条牛,为她凑足了盘缠,让她化妆成叫花子逃出了大安。
这位妇女逃到四川的合江县安了家,时隔不久,生下一个小男孩,那是王家唯一的骨肉。小男孩读书非常用功,而且学有成就。三十年后,年近花甲的妈妈领着已经成年了的小男孩回到王家山为其父亲立了一块墓碑,那块墓碑至今还在,据说那碑文就是小男孩亲手写的。又听说,小男孩的后人在四川做过几任知县,已成为当地的王姓望族。
王姓人家从此在王家山销声匿迹了。后来,王家山陆续迁进了杨姓、任姓、高姓、何姓村民。尽管这里已经几百年没有姓王的村民了,但是地名仍然是王家山,至今没有改变。
王家山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在大安人口中世代相传,而今,凡是已经成年了的大安人都基本知道这个传说故事。虽然传说故事有几个不同版本,但情节大致相同。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