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去找回生命的价值励志人物故事
1988年,只有16岁的郑秀文身着一袭黑衣载歌载舞,在香港第七届歌唱大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娱乐圈的她经历了高潮与低谷,承受着沉重的爱与痛,从胖妹变成骨感美女。人们传唱她的歌曲,分享她的影片,效仿她的衣着。2004年,当年的胖妹已成为娱乐圈的百变天后,她的唱片销量突破1000万张,同时她还成为港片惨淡时期的票房保证,与刘德华合作的电影《孤男寡女》更是创下当年票房纪录。
但是,郑秀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完美情结,无论做什么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2005年,她接拍了由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因剧情需要,她不得不猛吃增肥,导致腮腺炎暴病一场。后来病愈返回片场,因要重现少女时期的王琦瑶,又必须在短时间内疯狂节食和运动。郑秀文只好完全透支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来迎接挑战,拍完戏,回到香港,郑秀文发现自己患上了忧郁症,整天只想一个人待着,不敢开窗,不敢照镜子,不关注外界……
就像盲人在黑暗中慢慢摸索一样,自闭期间,郑秀文也一样一样试着寻找为心灵疗伤的药,让心灵走出阴郁的良药。幸运的是,一年后,她找到了,那就是绘画。在画画过程中,她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完美,把手交给心灵。慢慢地,郑秀文越画越好,自信的力量也开始穿越阴霾。
康复过程中的郑秀文通过在香港《明报周刊》上的一个小专栏与外界交流。这些画作全部由手绘而成,色彩鲜艳,想象力大胆,构图离奇,居然颇有大师风范。画作一经刊登,立刻引得粉丝的追捧,大家开始惊讶于“乐坛天后”竟然在作画方面有如此才气。
在自己的新书《值得》中,郑秀文反思了自己昔日的“完美情结”:“完美”一词是不设上限的,完美之后永远“有更完美的”,永远“可以再更完美”。这个就是完美“有趣”的地方。同时,也是完美“毁人”的地方。追求完美可以使人沉溺于完美。我承认我既是完美主义的拥戴者,同时亦是完美主义之下的受害者。
《值得》收录了郑秀文的数十幅画作,“都是忧郁最严重时的作品,在最痛苦的那段时期,我把这些情绪都变成了图画”。《值得》在香港上市时几度脱销,半年间加印14次,连续五周占据文学书籍销售榜第一名。
画画治好了郑秀文的忧郁症,让她学会了接受世界和命运的不完美,让她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让她重拾昔日的自信。最近,做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刚刚迈入不惑之年的郑秀文面露从容的笑容。“当年,我在乐坛略有成就,但其实那时我从来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我习惯活在一堆价值观中,以为成就越大,自我存在的价值就越高。当我拥有很多人渴求的东西,我却发现我内心一无所有。最终我决定暂停这场永无止境的追求,放下一手建立十多年的事业,我想看看我的生命还剩下什么。”节目现场,郑秀文细细讲述了自己如何因为追求成功和优秀而渐渐失去了快乐的能力,又是如何在信仰的带领下,一步步找回生命的价值,走出阴霾,寻回快乐。
“年纪越长,我越发觉得不要生活得太过完美,我生命中某些时期可能活得太过认真,所以不快乐。忧郁是一场试炼,在这场试炼里,我所得到的,远比所受的痛苦更值得记住。对于苦难,我有了崭新的体会。我真的要感谢画画,它是最适合我的一味良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