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意义和对策论文
舞蹈是表现情感的一种方式,这门艺术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人们通过舞蹈表达意愿、想法和内心世界,体现了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舞蹈表演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结合的盛宴,在欣赏舞蹈时,观念通过视觉与舞者产生共鸣,通过听觉获得艺术的典型化感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知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性,并将此种专业技巧和技能体现在实际教学中。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现阶段部分高校舞蹈教学更加注重强调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和规范性,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专业的、准确的舞蹈表现形式和动作规范,但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上,学生所表演的舞蹈仍缺乏动作之外的韵味。例如,学生换上民族服装去表演民族舞蹈,即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要领掌握的极其精确,但仍与该民族本身的舞蹈存在视觉差异,导致这种视觉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情感表现力。但由于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过分重视形式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舞蹈动作中蕴含的实际意义或舞蹈本身的意义,更缺乏个人对舞蹈动作的思考。因此,在舞台上所表现出的舞蹈动作只是单纯的按照要求完成指定动作,几乎不存在自身对舞蹈动作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对舞蹈意义的了解越来越少,舞台上难以与观众产生共鸣,缺乏舞蹈专属的情感表现力。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习舞蹈的内涵意义和舞蹈情感超越了学习舞蹈本身。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延伸舞蹈作品内涵、增强舞台表现力、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1.延伸舞蹈作品内涵
舞蹈作品本身具有深刻内涵,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将舞蹈作品本身的内涵与情感表现力相结合,可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舞蹈台上的表现力。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舞蹈属一种表情艺术,但表情的呈现需要以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为基础,并在基础上进行延伸。因此,在实际舞蹈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可使学生对舞蹈作品产生全方面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情感,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增强舞台表现力
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不仅体现在优美的舞姿和完美的舞台适应力,更体现在舞者对自身内心情感和作品主题的舞蹈动作表达。
通过舞者的情感表现,可让观众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提升舞台效果。舞者通过眼神、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舞蹈作品的内心想法,使观众与其产生强烈共鸣,增加舞蹈作品的可观赏性,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准确的情感表现方式,提升学生的舞台技巧和情感表现,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
3.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高校舞蹈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专业素养、舞蹈技能、舞台演绎等方面,还包括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的目标下,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可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具体策略
舞蹈作品与肢体动作的本质区别在于,舞蹈作品是对舞者情感和作品本身情感的表达,而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肢体碰撞。
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充分认知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意义,在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可从以下五方面开展:提升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力、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审美力、强化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力以及提升舞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提升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力
对于舞蹈这一门特殊艺术的教学而言,每段舞蹈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都是完整的教学素材。作为舞蹈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必要的舞蹈技巧和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榜样性和表率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前,需要对每个作品的每个舞蹈动作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和斟酌,并深入挖掘每个动作本身内涵及情感内涵,对作品创造时的情感等进行研究。以芭蕾舞中经典的《天鹅湖》为例,在教学前,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天鹅湖》的创作历史,并播放舞蹈视频,讲解舞蹈的分解动作,着重讲述每一个动作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提升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一方面,向学生展示更具有真情实感的舞蹈作品,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促使其自主欣赏或学习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提升自身的舞蹈鉴赏能力和情感表现力。
2.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审美力
对于舞者而言,每个舞蹈作品之所有具有足够的魅力,是因为舞者本身对舞蹈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较高。同样,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则必须增强其对舞蹈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欣赏能力。对于高校舞蹈学生而言,审美力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同一个舞蹈作品,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闪光点,从中获得的信息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舞蹈审美力和鉴赏力的培养,每一段音乐下的每一段舞姿都赋予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而不是单纯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在舞蹈作品鉴赏时,教师和学生均要将自身的感情和思维投入到作品中,陶醉其中,方能达到内心情感的升华。通常情况下,舞蹈作品的欣赏主要包括视频欣赏和现场欣赏,若将两者充分结合,则可深度升华学生情感,使其对舞蹈的舞台表现和舞台情感表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师和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将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最佳的状态是达到忘我的境界,真正将自身融入到舞蹈之中,实现人舞合一。在欣赏作品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欣赏时的心境和对舞蹈的感受。教师的作用在于合理引导,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审美力和鉴赏力。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和积极性评价。
3.强化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学习力
学习舞蹈的理论知识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舞蹈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且对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只注重对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文化素养低下,难以诠释感情丰富的舞蹈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偏重对学生进行舞蹈理论知识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舞蹈学习提供更多的理论动力和支持。通过强化舞蹈知识学习,可让学生领略到舞蹈这门艺术带来的特殊情感和不同的文化魅力,延续舞蹈的生命和发展长度。
4.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力
舞蹈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仍历久弥新,这不仅得益于舞蹈自身的传统性和艺术性,同时也是发展和创新的结果。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这是舞蹈的情感体现,但每段舞蹈作品对于每个人而言并非是完全一致的,由于个体的经历和想法存在差异,因此,每个人对舞蹈作品本质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每位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舞蹈作品虽是固定的,但每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尽的,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可增加舞蹈教学的多样性和多彩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身的方式诠释一段舞蹈,或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公开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想法,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每位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创新力没有固定的要求和规则可言,学生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
5.提升舞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作为舞蹈教学的中心环节,高校舞蹈教师在提升情感表现力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呈现正比例关系。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舞蹈经验,还需要储备丰富的舞蹈知识,准确认知每一支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并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点评和示范。同时,教师也处在时时学习的情境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舞台经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理解每一段舞蹈所呈现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只有教师具备专业素养,并将自身完全投入到舞蹈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引导和示范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是不断填充情感的过程,而情感表现力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就,而需要舞蹈学习者不断沉淀和积累。作为高校舞蹈教师,首先应认知到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同时更应认识到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探索并发现丰富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真正体现舞蹈的灵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勤。探究高校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其应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3)。
[2]司丽艳。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因素与培养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3]冯婷。浅谈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4)。
[4]李淑华,胡童。对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主导性与主体性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4)。
[5]王丽君,鲁哲。论如何培养高校非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7)。
[6]王栎,徐婷婷。由"以情带动,动之以情"中探究民间舞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
[7]周梅。"舞美"之形体"悟美"之灵性--浅议高师舞蹈教学中学生美感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