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文稿一
王老师的这节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首先,这堂课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教师讲的“实”,学生学的“透”。
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长、宽、高的认识。王老师始终围绕着重难点来展开教学,比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的实践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在汇报的时候让学生上来数一数面和棱的个数,并且介绍不同的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长方体的特征。为了使学生很好的辨认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属于长方体的一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宝贝长方体,使学生很清晰的知道长方体有两种情况,很有创意。在最后练习环节,通过让学生思考三个袋子里的小棒能不能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可以这么做?更加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的认识,让学生扎实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轻松的排除了本节课的难点。
同时,王老师还非常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练习部分,王老师让学生看着长方体的框架,想象各个面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长方体少一条棱,少一个面,少三个面直至只剩下3条棱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在脑海中构建长方体。最后提问如果只剩两条棱,还能想象吗?让学生理解必须至少要有长宽高三条棱,才能确定一个长方体,也是加强了对长方体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王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对教材进行处理和设计,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为了达到知识的连贯性王老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这条棱是怎么产生的吗?这个顶点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样设计既渗透了“面”与“体”的关系,又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使本节课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知识的系统性。在新课学习中王老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可见,通过认识长方体——探究长方体——做长方体的练习逐步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教学思路清晰可见。
实在是佩服王老师专业、扎实的基本功,本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的高。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教师的自身魅力赢得了学生;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征服了学生;巧妙的课堂设计吸引了学生;课件的生动演示激活了学生;高超的课堂调空能力抓住了学生。在这样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细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节课可喜的效果。
另外,本节课的课件也是惟妙惟肖,很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总之,王老师的课真是有大师之范啊,值得我学习。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文稿 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认为这节课许老师做的好的方面。
一、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基本功扎实,教师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问题具有启发性,层层递进,感觉很舒服。
二、课始,通过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不但让学生把两种图形做一个初步的比较,揭示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前让学生独立归纳总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知识,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展示汇报,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这一环节教师思路清晰,引导有法。
建议:
1、学生对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缺乏知识。可以做实验,土豆通过一刀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面,再切一刀,让学生对棱有了认识,紧接着一刀,让学生有了对顶点的认识,实验加深了学生形象直观认识。
2、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但发言面不广,优等生发言的机会多。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