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重显胸襟励志人物故事

文章 2019-07-11 19:24:18 1个回答   ()人看过

2009年,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去世,金庸先生写了一副挽联:“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二人的成就、影响,世有公论。金庸称梁羽生为“大前辈”,自称“自愧不如”,谦抑、冲淡的境界,令人景仰。

我不禁想起曹丕的那句名言:文人相轻。这话流传极广,赞同者众,好像揭开了文化界的一坛臭豆腐,戳穿了文人的劣根性——小商小贩“同行是冤家”,文人也不过如此!每个时代,都能找到文人相轻、相贬的例子。其实,很多大文化人并非如此,反而敬畏同行,夸奖同行,推举同行。古代最有名的文人相重,当数杜甫对李白的推崇,欧阳修对苏轼的推崇。这些推崇都发自真心,毫无嫉妒之意。

清代最有名的书画篆刻大师是吴昌硕和赵之谦。一天,一位年轻的篆刻爱好者向吴昌硕求教,吴昌硕对他说:“我的刀法雄放,赵之谦刀法含蓄细致、朗润有墨韵,比我高!”直接把赵之谦推到自己前面。

徐悲鸿给张大千的画展写评论,说张大千是中国绘画史上“五百年来第一人”。徐悲鸿也画画,他不考虑自己是第几,胸怀的阔大,可见一斑。

毕加索曾面对张大千盛赞齐白石:“齐先生画水中的鱼儿,没有上色;用一根线画水,就使人看到江河,嗅到水的清香……”张大千请他访问中国,毕加索连连摆手:“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毕加索率真得可爱!齐白石的胸怀,不比毕加索小。他写道:“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能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于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1972年,《人民中国》杂志准备出一期书法专辑。当时,不被人知的林散之写了一幅草书,夹在稿件中。启功是评委,一见这幅作品,十分震惊,挂在墙上反复端详,退后三步,摘下帽子,对着作品三鞠躬,说:“他能代表中国!”

这些文人,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对同行的敬佩、赞美,发自真心、溢于言表,彻底颠覆了文人相轻这句话。

顾炎武曾经把自己和当时著名学者做了一次对比,说:“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锡阐;读书为己,探颐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啸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山;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容;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宏撰;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召。”顾炎武说的,都是自己不如人,只有敬慕和谦卑。

真正的大人物,总看别人的长处。倒是小文人,专看别人的短处。大人物,因为心大,总是谦卑;小文人心小,便骄傲自满,古话说“器小易盈”,是不错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