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人物故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清照人物故事 ,欢迎阅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唯一能PK汉代的文学家蔡文姬的,是宋代李清照,这是中国的文坛上两颗女明星。说来很巧,她们的身世都很不幸,都备受磨难,经历过家破人亡的忧患。不过蔡文姬的遭难是在她生活的前期,三十二岁归汉后,就过着大体安定的日子;而李清照则正好相反,她的人生厄运是从四十三岁上开始的,直到六十岁去世前,患难就没离开她。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末年。她父亲是个书生,在朝里当着不太重要的官。书香门第长大的李清照,在慈父的教育下,很早就表现了文学天才。到了十六七岁时,李清照长城一个苗条淑女。这时她已有了名气。这倒并非因为她长的如何美丽,而是她的博学多才。当时有位颇有盛名的诗人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她父亲的老朋友、远房亲戚,对李清照赞颂有加。这两位女文学家,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
她出身于富有学术空气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知书达理,因此李清照能得到良好教育。李清照幼小时天资聪明,伶俐无比,她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两三岁时,父母教她说话、吟歌;四五岁时,教她读书认字;六七岁时,就让她接触诸子百家的文章,以及《诗经》、《楚辞》和《唐诗》等文学作品。十岁左右,李清照已经懂得了诗词韵律,同时会作诗、填词、绘画和书法等。
李家是官宦之家,家中常有贵客登门,都是些饱学多才之士,他们凑到一起,往往饮酒赋诗,挥毫舞墨,兴致很高。少年时期的李清照,每次遇到贵客登门,总是在一旁认真地观赏和聆听。
李清照在学习、领会别人诗词的同时,自己也练习写作。她每创作一首诗词,总要反复琢磨,不断修改,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拿出来请别人指教。
有一天旁晚,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如黛,浓云如墨。李清照站在窗边,望着柳絮泉边,重重竹帘外梨花飘然落地,竹影摇曳多姿,不由挥笔填词,写了一首《浣溪沙》,拿起瑶琴和着音律,轻轻拨动,随声唱了起来。音律柔美,娓娓动听,客厅的宾朋一听到这美妙的音乐,都停止了谈话,凝神听起来: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伴着美妙的词韵让宾客赞叹不绝,都夸此女是才女。晁补之问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此首词可是令爱所作?李格非笑道,小女信口胡诌,请多指教!众宾客一听,更是赞不绝口,晁补之惊喜地说,信口一唱,便成佳作,真了不起呀!
谈兴正浓酒将尽兴,李格非兴奋之余,把李清照平时写的一些诗词和诗拿出来,请这些博学的朋友们指点优劣。宾客们读着这些词,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都不觉口出赞叹之语。晁补之称赞道:李家出了个才女,日后必然名扬海内,成为词坛首屈一指的人物。她是济南人,有人把它和辛弃疾并列,称为“济南二安”,足见她的词作品成就之高。
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年幼时,他父亲给他选择配偶,明诚夜梦诵一书,醒来才记得三句,说,“言与司和,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就告诉父亲。他父亲看了,解释道,你将娶一位能作词的媳妇。言与司和,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这不是就说你为“词女之夫”吗?
当时李清照的父亲正在礼部做事,那里有个叫赵挺之的侍郎,听说李家有个才女,就托人前来为儿子说亲。事情没费什么周折,一说就成,并且不久成亲。李清照这时刚十八岁,她丈夫叫赵明诚,比她大三岁,结婚时还在太学里当学生。赵明诚读完太学,就靠着父亲做右丞相的关系,在汴京弄到一个清闲的官职。结婚后,李清照基本上都跟丈夫在一起生活,她的生活可以说相当称心如意的。物质上不愁吃不愁穿,她同丈夫感情很好。赵明诚也是个有才学的人,能诗能文,他特别是爱好古文字、古书画,他早年立志,要把天下的字、画、文物全部收罗起来。他靠着父亲当丞相的有利条件和雄厚财力,通过各种关系、渠道,从亲戚朋友和不相识的人那里去收买实物或抄写描摹。日积月累,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成为当时一位收藏家。所以,李清照家里到处是图书字画和出土文物。
他俩闲来无事,常在饭后或喝茶时做智力比赛,说某一件事情记载哪一部分书的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说对了的先喝茶。胜了的就高兴得不得了,以至常常笑得前仰后合,把茶泼在自己的衣服上。
李清照的丈夫工作后,她很想念丈夫,就填了一首词,寄给丈夫,这首词是:《重阳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宝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得到这首词后,想胜过自己的妻子,废寝忘食三天,埋头三天填词五十首,把李清照的一些语句夹在自己的词里,拿给朋友看,朋友玩味良久,说,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最佳。其余都不怎么样。赵明诚拜服。
后来,靖康之变,他们避兵江南,仓皇之中丧失了金石书画,赵明诚又死于建康(今南京),从此,李清照只身漂泊于杭州、绍兴、金华、温州等地,孤苦地度过了晚年。写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词作品,特别是《声声慢》最有名。六十岁去世。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