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灯琐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章 2019-07-11 15:57:30 1个回答   ()人看过

元德秀者,河南人,字紫芝。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

德秀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开元中,从乡赋,岁游京师,不忍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登第后,母亡,庐于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刺血画像写佛经。久之,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邢州南和尉。佐治有惠政,黜陟使上闻,召补龙武录事参军。

德秀早失恃怙,缞(旧时的丧服)麻相继,不及亲在而娶。既孤之后,遂不娶婚。族人以绝嗣规之。德秀曰:“吾兄有子,继先人之祀。”以兄子婚娶,家贫无以为礼,求为鲁山令。先是,堕车伤足,不任趋拜,汝郡守以客礼待之。部人为盗,吏辅之,系狱。会县界有猛兽为暴,盗自陈曰:“愿格杀猛兽以自赎。”德秀许之。胥吏曰:“盗诡计苟免,擅放官囚,无乃累乎?”德秀曰:“吾不欲负约,累则吾坐,必请不及诸君。”即破械出之。翌日,格猛兽而还。诚信化人,大率此类。

秩满。南游陆浑,见佳山水,杳然有长往之志,乃结庐山阿。岁属饥歉,庖厨不爨,而弹琴读书,怡然自得。好事者载酒肴过之,不择贤不肖,与之对酌,陶陶然遗身物外。琴觞之余,间以文咏。率情而书,语无雕刻。所著《季子听乐论》《蹇士赋》,为高人所称。

天宝十三年卒。时年五十九,门人相与谥为文行先生。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谓之元鲁山。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母以孝闻

事:侍奉

B.每行则自负板舆

负:背,背负

C.格猛兽而还

格:交战,击杀

D.士大夫高其行

高:比……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元德秀卓行的一组是() 

①不忍离亲,每行则自负板舆,与母诣长安

②母亡,庐于墓所,食无盐酪,藉无茵席

③以孤幼牵于禄仕。调授邢州南和尉

④不及亲在而娶。既孤之后,遂不娶婚

⑤累则吾坐,必请不及诸君

⑥门人相与谥为文行先生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德秀孤苦无依,出任邢州南和尉。后来,因为有政绩又得到提升,做了龙武录事参军。

B.元德秀没有在父母活着时娶妻,于是不肯结婚,面对族人的规劝,他认为兄长有孩子,自己就不会愧对祖先。

C.到鲁山上任时,元德秀从车子上掉了下来,不幸摔伤了脚,但还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郡守长官。

D.元德秀淡泊名利,安于贫贱,晚年定居陆浑,寄情山水,所著文章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欲负约,累则吾坐,必请不及诸君。

(2)好事者载酒肴过之,不择贤不肖,与之对酌,陶陶然遗身物外。

参考答案

11.D(“高”的意思是“以……为高,认为……高洁”。)

12.A(③只是叙述元德秀被任用之事;④是说元德秀未娶亲;⑥不是元德秀的卓行,是他人对他的评价。)

13.C(“伤足”和任鲁山令的前后时间不对,“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郡守长官”也不对。)

14.(1)我不想违背承诺,受到牵累的话我就一个人承担罪责,一定请求不连累诸位。

(2)好事的人带着酒和菜肴拜访他,德秀不分贤能与否,都和他对饮,乐陶陶地,超然物外。

参考译文

元德秀,河南人,字紫芝。唐朝开元二十一年中进士。

德秀小时候丧父,生活贫苦,侍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开元年间,由乡里举荐,常年在京城游学。不忍心离开母亲,每次出行就自己肩负板舆(背着母亲),和母亲一起到长安。中进士后,母亲去世。在母亲墓地之侧建庐居孝,不吃盐,不吃酪,睡觉时底下不垫茵席,刺出血来画像写佛经。时间长了,凭着是孤儿,人又小,(按照法令)领俸禄做官,调任邢州南和尉。辅佐治理事务有很好的政绩。黜陟使向上报告了。(朝廷)召他任龙武录事参军。

德秀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接连为父母服丧,没有赶上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娶妻。成为孤儿

后,于是不再娶亲。元氏家族的人用绝后来规劝他,德秀说:“我的哥哥有儿子,可以承继先人的香火。”因为侄子结婚娶妻,家里穷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办婚礼,所以请求作鲁山县令。这之前,德秀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脚,不能慢跑拜礼,汝郡郡守便用客礼来对待他。县中有个人偷盗,官吏逮捕了他,关在牢里。恰好鲁山境内有猛兽作乱,偷盗者自己说:“愿意拼杀了猛兽来赎自己的罪。”德秀答应了他。官吏说:“这盗人使用诡计只求逃走,你擅自放走了官府的囚犯,岂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德秀说:“我不想违反承诺,受到牵累我一个人担罪,一定请求不连累诸位。”于是打开枷锁放出偷盗者。第二天,那个人杀了猛兽回来了。(德秀以)诚信感化他人,大多都是这种做法。

任官期满,德秀向南游览陆浑山。看见了好山水,不期然便有了长期隐居的想法,于是在山冈上修了房子。有一年遇到饥荒,厨房里烟火不生,而德秀弹琴读书,怡然自得。好事的人拿着酒和菜肴拜访他,德秀不分贤能与否,都和他对饮,乐陶陶地,超然物外。弹琴喝酒之外,偶尔吟诗作文。任情而写,语言没有雕琢。他所著的<季子听乐论><蹇士论》,受到高人称赞。

天宝十三年德秀故去, 时年五十九岁,门人共同谥他“文行先生”。士大夫认为德秀品性高洁,不直呼他的名字,称他元鲁山。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