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参考

文章 2019-07-11 15:57:13 1个回答   ()人看过

邹忌讽齐王纳谏(13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3)闻寡人之耳者 (4)时时而间进

【小题2】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3分)

答案

【小题1】(1)方圆 ,面积 (2)因受蒙蔽而不明(3)使……听到(4)间或,偶然 (4分)

【小题1】D(3分)

【小题1】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分)

【小题1】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③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只要说出两点就可)(3 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地方”这是两个词语,不同于现在的含义,这里“方”是方圆、面积;(2)蔽“这里是动词,因受蒙蔽而不明(3)使动用法,使……听到(4)“间”这里读“jiàn”,间或,偶然。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考点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于”介词,比;A,介词,在;B介词,对;C介词,到;D介词,比;所以选D。

考点: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点评: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注意关键词和古文言句式的调整,这里“期年”“虽”等词语翻译要精准。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

点评: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小题1】试题分析:语言交际要注意说话对象,场合,方式方法,力求做到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建议。

考点: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

点评: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