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怪先生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公孙先生,民国时期金陵大学高材生,方面大耳,面白须稀,戴黑色圆框眼镜,身材伟岸,气宇轩昂。他原在省城重点中学任教,据说因为发了几句牢骚,说了不识时务的话,被打成右派,全家下放到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个乡间小镇。那时候,农村师资奇缺,公孙先生得以重操旧业,到镇高中当了一名老师,既教数学,又教物理。先生这一教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了才重返省城。
公孙先生是个很个性化的人,有人总结出先生有“六怪”。
一怪,零食不离口袋。先生人到乡下,生活仍然很“小资”,口袋里常装着牛奶糖和饼干,都是城里的亲戚寄到乡下来的。课堂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先生就剥块糖或者拿块饼干放到嘴里,香香甜甜地吧嗒着嘴,津津有味地吃着,馋得下面那些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学生直流口水。偶尔,有学生超常发挥,解了难题,公孙先生一激动,那这学生就有口福了——先生会奖赏他一块奶糖。这在农家孩子眼中,是无限光荣、实惠之极的大事。学生由此疯狂地爱上了数学,也在情理之中了。我的同事老李——当时的公孙先生学生,铁杆“爱数派”成员之一。
二怪,擦子不如手快。先生上课,板书不太讲究条理,这儿写道题,那儿写道公式,率性而为。黑板写满了,他就张开大手,“唰唰”几下,解决问题。冬天,先生的手生了冻疮,裂了口子,手不能当擦子用了。先生自有办法,他专门穿了一件旧的列宁装大衣,需要时,衣袖就成了最好的黑板擦子。据老李讲,一冬天下来,先生的大衣袖竟同乡下剃头匠的荡刀布一般,厚黑发亮,绝对看不见布眼。
三怪,周一难题晒。在那知识贬值的年代,先生仍然不忘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神圣殿堂。每个周一,他都会出一道有相当难度的数学思考题在小黑板上。有那热爱数学的学生搜索枯肠,百思不得其解,晚上抱着本子向公孙先生请教,先生总是很得意地一笑:“下周一再讲不迟,要是你实在等不得,可以去问其他老师,我没有意见。”当时农村的师资质量很差,问了也是白问,学生只好自己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竟有很多成功的实例。这些人自然都得过先生的奖励。
四怪,校长当“咸菜”。当年,领导是很权威的,一般没人敢说三道四。公孙先生虽说是“戴着帽子”下乡,耿直脾气却不见改,他就常常“干政”。校长行事,被先生抓住“眼扣儿”(不合理的地方),他马上就大声质疑、反驳,弄不好还要拍着桌子大骂,常常弄得校长下不了台。校长也不敢跟他计较——一方面口才没他好,斗嘴皮子讨不到好;另一方面也是短理矮三分,理不直气不壮;可能还猜度他是贵人落难,早晚要发达的,惹不起。当时,学校的教师有想法,不敢明说,都找先生出头。“尖嘴派”这样奚落校长:“万人之上,一人之下。”
五怪,助学搞摊派。那时,乡下条件差,常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和伙食费而辍学。先生知道了,二话不说,直接找到家长当干部的学生摊派钱粮。乡下人一直对有水平的人有一股敬畏之心,先生说了,没人违拗。再者说了,这些干部家长也不会掏自家腰包,集体“放血”而已。这种摊派救了很多学生的急。
六怪,押题如神在。恢复高考后,先生吃香得很,大家都想办法把子女送到他的班上就读。因为先生太神了,年年大小题目都能押中几道。某年,先生儿子参加高考,物理的五道大题目,他居然押中了三道。难怪家长们把他奉如神明了。
后来,先生退休回了省城,刚开始还跟乡下有联系,他家拆迁后,从此断了音讯。
公孙先生,不知您还安好吗?
1、为何不以公孙先生为题,你们都懂的。
答:因为公孙先生这个人有六个怪毛病,以六怪先生为题容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且紧扣主题,突出人物个性。
2、本文第1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总领全文,介绍了公孙先生的长相和职业,让读者对他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后文的介绍作铺垫。
3、按要求填写下表:
先生的怪: 先生的个性特点:
零食不离口袋 为人随和
擦子不及手快 不拘小节
周一难题晒 善于引导、激励学生钻研
校长当咸菜 敢于挑战权威、富于正义感
助学搞摊派 有爱心、善心
押题如神在 教学水平高
4、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及他们的妙处:
1)周一难题晒【晒】
2)这些干部家长也不会掏自家腰包,集体放血而已【放血】
答:“晒”指出示、展示,“放血”指出钱,这两个词都体现了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5、本文结尾一段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公孙先生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