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段及反思

文章 2019-07-11 14:56:18 1个回答   ()人看过

语文教学师生应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教材,对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一夜的工作》的片段教学中,我延迟评价,引导探究,引发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夜的工作》一课中,有一道思考题是这么说的:有的同学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同意吗?为什么?

教学中,当学习到第五自然段,涉及到这句话时,我按着课前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本以为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可没想到,它却引发了学生的一次探究,也引起了我的一次思考。

生A:我觉得花生米不可能与平时一样多,因为没有可能每次吃花生米时,都数一数有多少颗。

(学生们都笑了。)

生B:我觉得你说的不对。这里的一样多是指分量一样,而非颗数一样。

师:B同学分析得很准确。那么,

花生米的分量增加了没有呢?

生B:增加了。如果没增加,那作者直接写并没有因为多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就可以了,不必要加上好像。

生C:我觉得可能增加了,也可能没增加,作者不能确定,所以用上好像。

这时候,开始有学生赞成C同学的意见,但也有学生说B同学说的才有道理。说实在的,课前我确实没想到会出现C同学这种说法,而B同学的回答也还不尽人意。此时此刻,我将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呢?我决定让学生再一次研读第五自然段,看谁能从文中找出依据。不久,便有学生发言了──

生:从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如此,那么这碟花生米分量应该是有所增加的。

生:这个好像,并不是表示作者不确定,而是说花生米虽然增加了,但还是少得可怜,可以数得清颗数,像没有增加似的。由此可见,没客人时,总理吃的就更少了。这也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

生:对,我从一小碟花生米中的小,也看出了花生米的少,少得只用小碟子装就可以了。总理工作那么劳苦,可是夜餐却那么简单,甚至连花生米也少得可怜,可见他的生活是多么简朴。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通过刚才的一番讨论,我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周总理的工作精神与生活作风。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上完《一夜的工作》,反思这一教学片断,我觉得,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延迟评价,引导探究,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真知,走出误区。

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当学生B、学生C提出不同意见时,我没有贸然评价对错,这就使学生对于这一问题仍旧保持兴趣。这时,再引导他们联系上文,独立探究,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思维从单一性走向多向性,从常规性走向创造性,由于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学生在读、思、议中,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