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览古阅读答案

文章 2019-07-11 13:55:35 1个回答   ()人看过

《苏台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对于古诗文的阅读也是考试常见的考题。下面是小编搜集的苏台览古阅读答案,欢迎大家查看。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阅读答案

1、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运用了今昔盛衰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简要说明”要点。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着写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 旧”“荒”对比,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对照,增强了诗作的表现力,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

解析:先通读全诗,根据“旧”“今”不难判断今昔盛衰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谈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最后说说效果即可。

【思路点拨】我们常说的表现手法指: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类比、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比兴、卒章显志等。鉴于目前对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没有明确的划分,有时候两者有交叉的地方。鉴赏表现手法的步骤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或哪些)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3)指出此种手法有什么效果,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简析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分析要点:① 感慨人事沧桑巨变,盛衰兴废无常。② 寄予“逸豫而亡身”的主题,讽喻统治者不可骄纵、逸乐。分析要结合诗句具体展开。

解析:通读全诗理解大意,抓住主要意象“旧苑”“荒台”“月”,以及透露情感的词语“不胜”“惟有”“曾”来分析。

【思路点拨】如何快速、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一步,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第二步,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第三步,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第四步,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第五步,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要熟记笔记和读本上常见意象的内涵。

译文

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到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赏析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

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人是作为与历史、自然、社会、宇宙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也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乐极生悲,祸福相依,成功伴随着失败,生命的尽头是死亡。李白在游览姑苏台时情横古今,面对着眼前兴致勃勃的游人,想到了古代的吴王与西子,不能不有一种“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的无限感喟。

此诗与《越中览古》主题相似,同为吊古。但此诗以今溯古,而彼诗则从盛写到衰,以古衬今;此诗之转在第三句,而彼诗之转在末句:可谓同中有异。由此可见李白诗歌艺术的构思巧妙多变。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