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好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1 12:39:23 1个回答   ()人看过

(反思:建构主义认为:在学生接触新的学习内容之前,其大脑的“主板”决不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建构起独特的“认知组件”与理解模式。在本节课中我们找到“奇数”和“偶数”这个生活联系点,将电影院中的座位号引入新课,通过“座位号”将新的知识点与原有经验的相结合,激活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在准确把握内容实质的基础上,尽可能搜索与学生思维活动产生“共振”甚至“增值效应”的生活原型,推动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反思: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可以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由于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法接触的还比较少,所以在这里由老师引导帮扶,帮助学生完成“假设——举例——验证——应用”这样一个研究过程。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兴趣的,特别是在利用学生的心理,当老师带着疑问的口气提出能被31能不能被2整除这个问题时,学生的热情很高涨,在这样一句话后,老师和学生的位置转变了,学生成了老师,完全由学生解决一个个的问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

反思: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了解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在寻找“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环节中则可以充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重而将上一环节中的渗透的研究方法进行运用。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

反思:

一、在练习的设计中紧紧围绕“循序渐进”四个字。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

二、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有一项绝技——不用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字能不能被2或5整除,请你出数字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再引出课题,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节课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号,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

1、认识了奇数和偶数后,安排了这样的巩固练习——请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

2、判断自己的学号能不能被2或5整除。枯燥的数字教学变得生动了。

当然,也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这节课怎样设计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好?这些都值得我今后思考。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