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与荆南乐秀才书题目及参考答案

文章 2019-07-11 12:09:27 1个回答   ()人看过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 从。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B项,“辱”为谦辞。用于客套话,意思是由于自己使对方受屈辱,可译为“承蒙”、“屈尊”、“劳驾”等。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如古今词义的变化、区分单音词与双音词、通假现象等;其次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以”都是连词,译为“因为”。B项,“而”连词,第一个表顺承,第二个表转折。C项,第一个“其”代词,指自己;第二个“其”语气副词,表婉商。D项,第一个“所”表被动,第二个“所”与后面的动词连用构成所字结构。本题在设计上采用了一句选文、一句课文的形式,答题时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只要知道一个的用法、意义就差不多了,另一个按照这个意义代入看通不通,就可以判断两个是否一样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中,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的题目中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同时要注意细节(时间、地点、事件、官职、迁调、人物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要旨是据意断句,必须反复诵读,理解句子意思,方能做好。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做断句题时,整体感知非常重要,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注意动词的分布,根据动词确定主宾的位置,再联系虚词与固定句式进行划分。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译文:

(2)故比时人 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注意“穷贱”“切切”等的翻译及“安能”的反问句式;(2)注意“故”“工”“然”的翻译及判断句式。翻译句子题是文言文阅读中较难的题。要注意: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②关键词与文言特殊句式要翻译准确。③适当运用增、删、补、调等方法保证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

参考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人,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殷勤呵!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人,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是由于你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年幼时,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时俗作些所谓“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列名在众人的前面。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效果鲜明呀。

时文虽说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风气大变。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既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却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是这个原因。

《易经》的《困》卦说:“有言不信。”这是说,人在困境中,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够让您相信呢!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是那样恳切,不敢不予答复敬请明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