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评课稿范文
篇一:《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23课。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伊始,周老师就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感悟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孝为先!针对二年级的孩子,周老师没有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文本所蕴含的道理。虽说不用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去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可是文本的价值导向是明显的,如何让孩子在读文中去体验,从而有所悟呢?周老师可以说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1、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
王老师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通过学生提水亲身体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桶水的重”,体会妈妈的辛苦劳累,继而让学生化直观表象为口头语言,再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对妈妈那份辛苦的
感激!此时,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已埋下了孝顺的品质,如果在这节课后,布置一份实践活动,如5月9日星期天是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那份埋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孝敬得到深化。
2、化课内语言为自己语言。
王老师在教学本课,不单单抓住文本所蕴含的道理上,还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信王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从说话训练上教学来看,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孩子的动作、表情等,以句式的形式一句一句的训练说话,最后达成预定的目标,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人不可貌相”,王老师的外表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大刀阔斧、直爽、干脆、大大咧咧的,从去年上课时的时常拉拉衣袖子,用王老师的话说“那是紧张”,到今年的时常拉拉衣襟、攥攥拳头,用王老师的话说“那是有些紧张”,真是一年比一年进步啊!如果下次有机会再听王老师的课,那肯定是拉拉鞋带,那是王老师肯定会说“我已经不紧张了!”其实,王老师是个很细腻的人,从这节课上我们不难看出,比如学生不能很好地读好句子时,王老师总是微笑着,用鼓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
整节课主线分明,细节饱满。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骨骼后,充分感受其“血肉”,不但学生在解读时“于无声处听惊雷”,而课堂也在创意生成中“能探风雅无穷意”,给人耳目有新的感觉。
篇二:三个儿子评课稿
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刘老师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线,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他们来说,如一剂不苦口的良药,能使学生在自省中矫正自己的行为,刚开始,刘老师就充分运用了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学生用“聪”字组词,告诉孩子做一个会听、会想的孩子。还说“你真会听”等。这些恰如其分地表扬和赞赏,能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能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让每个孩子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注意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注重基本功训练,字词教学,扎实到位
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中,老师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借助多媒体,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如在教学“拎”这个生字时,老师让学生做一做“拎”的动作,体会“拎”是需要用手的,所以,“拎”是提手旁。
2、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老师在教学本课时,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例如“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子的活学活用,还鼓励学生换量词再练习说话。相信这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3、渗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告诉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课堂中巧妙地将最后的教学环节设定为——聚焦“一个儿子”。通过表演体验妈妈提水的辛苦,通过质疑解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想,作为儿子孝顺母亲,处处为母亲着想,才是为人子之道,这就是老爷爷眼睛里只有一个儿子的原因所在,课堂进行到这里,水到渠成,达到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教育结合的最终教学目的。在全文教学注重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到了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理解词语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欣然明白是让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在这节课中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好的处理了
这个问题。在解释“沉甸甸”这个词语时,出示了多媒体,学生的印象一定会很深刻。
课后的拓展:你回家后,也为妈妈做些些事情。如果让学生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进行写话训练,更好。
篇三:三个儿子 评课稿
感谢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提供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我有幸观看了这位老师的《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让我感受颇深,现将拙见整理概述如下:
一、教师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线,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他们来说,如一剂不苦口的良药,能使学生在自省中矫正自己的行为,促使他们不断奋进在《三个儿子》教学实录中,我们能注意到,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充分运用了激励性评价语言。如“听过你就记住了,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我发现咱们二六班的小朋友们不但会听会看小嘴还很会说,真是聪明的孩子!”等。这些恰如其分地表扬和赞赏,能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能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让每个孩子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注意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注重基本功训练,字词教学,扎实到位
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中,老师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借助多媒体,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如在教学“拎”这个生字时,老师让学生做一做“拎”的动作,体会“拎”是需要用手的,所以,“拎”是提手旁。
2、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
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老师在教学本课时,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例如“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子的活学活用,还鼓励学生换量词再练习说话。相信这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3、渗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告诉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实录中巧妙的将最后的教学环节设定为——聚焦“一个儿子”。通过表演体验妈妈提水的辛苦,通过质疑解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想,作为儿子孝顺母亲,处处为母亲着想,才是为人子之道,这就是老爷爷眼睛里只有一个儿子的原因所在,课堂进行到这里,水到渠成,达到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教育结合的最终教学目的。在全文教学注重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到了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语
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理解词语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欣然明白是让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在这次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好的处理了这个问题。再解释“拎”“沉甸甸”这两个词语时,我们看到实录上是这样的:
通过这种形象的课件演示,相信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一定较为深刻。
最后就这节课堂实录,我也提出两点建议:
1、教师的朗读指导较到位,但没有完整朗诵课文的环节,感觉学生缺少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整节课学生学得扎实轻松,但是课文结尾的拓展性思维训练不够到位,此时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已产生思想的共鸣,仅仅问一句“在家里,你们也是这么懂事的小乌鸦吗?”就匆匆下课,我觉得似乎不够充分,如能就孝敬父母这个话题进行说话或写话练习,例:你在生活中,曾为妈妈做过那些事情,请你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这样有了写话训练,不也很好吗?
以上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不足之处,请专家及同行
们多多批评指教!
篇四:三个儿子评课稿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我听了林老师这节课,仿佛溶入到这个有趣的故事之中,不但使我明白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还真正感受到在座的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及他们不但在学校守纪律、认真学习,在家也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这节课令人耳目一新,富有以下六个亮点:
一、 教学充满乐趣
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特点,麦老师就以这些特点,采用了生动、直观进行教学,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演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 识字中求实
识字教学的重点是读准字音,加强生字的理解,找出认字的规律,重点指导,做到:有比较、有示范、有指导、有评价。麦老师在读音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
“晃”是多音字,在文中念第四声。然后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句子,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使新课标认字练习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 读书美中务实
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放手让学生读,引导学生美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以合作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在赛读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四、 导语优美
老师以优美的语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朗读课文非常有感情,富有语感美,我现在想问一下,三个儿子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你又懂得了什么?(学生答:我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他能帮助妈妈干活,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体贴父母)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老师以生动、活泼、设计巧妙、直观、形象的板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五、 教学设计新
解放学生,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设法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例如:老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三个儿子是怎样的表现,让学生自己去找、去画,找出答案讨论汇报:一个孩子翻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然后老师质疑: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们讨论得出答案:因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干活,孝敬母亲,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打破小课堂。最后老师还引导学生:你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吗?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语言是多么丰富有趣,而孩子们的深情交流和进一步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收服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兴趣。
六、 教法学法新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唯一。麦老师采纳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林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令以上六个亮点得以落实、升华。
这节课给我们带来美感、启发的同时,我有两个建议:
1、 在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读表现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还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2、 在拓展活动中,老师是否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如:把你在电视上、书上看到的,或是你身边的哪个小朋友是孝敬、体贴父母的,
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老师还倡议同学们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