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策略的论文

文章 2019-07-11 10:56:36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关键词:声乐 学习 策略

论文摘要: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需要强化基本功训练,掌握扎实的演唱技巧;找准自己的基础音,建立自己的声音形象;理解声乐作品意境,用创作的心态对待每一部作品;把握作品的曲式结构,表现作品的风格特点;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声乐传统;借鉴国内外其他声乐形式和民族声乐名家的演唱。

民族声乐是运用民族和民族来表现民族的风格,是表达民族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诠释和光大民族文化,就必须深入探究学习民族声乐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基本功训练,掌握扎实的演唱技巧

演唱是民族声乐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要使歌曲演唱的声音明亮、圆润、甜美动听,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歌唱技巧。所以民族声乐的学习,首先要让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从日常习惯性生理动作之中体会歌唱呼吸,做到“气沉丹田”,吸气量足,部位较深,并使之成为下意识的习惯性动作,对于歌唱力度和气息的变化有比较恰当的控制。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发声器官、各部分机体的功能处于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状态,以头控共鸣为主,适当地运用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实现真假声的混合,增大音量。歌唱中,三个共鸣腔配合使用,保证音调准确,缩短变声期,在变声后保持良好的歌喉。再次要掌握以声(五音)、韵(四声)为特点的发音规则,学会经过唇、舌、齿、乐、喉等器官咬字,按照“平、齐、撮、合”的方式吐字,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明确由于歌曲的情绪,风格不同,在歌唱时的咬字、吐字的方法也应不同。如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轻盈、欢快、活波。咬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过渡要快,不拖泥带水,给人以舒畅明快之感;而《摇篮曲》,深情、优美、柔和,咬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过渡就要慢些,以增强柔和亲切之感。

二、找准自己的基础音,建立自己的声音形象

歌唱者在唱音阶时,一般都会感觉到自己在演唱某一个音时感觉最舒服、最自然,这个音就叫做基础音。每个学生的基础音都不尽相同,在民族声乐学习中,我们应先找准自己的基础音,从这个音开始半个音半个音往上往下进行训练,而不是一味地从中央C唱起。在找到基础音后,视唱训练时从简单的三度唱起,为清晰的咬字吐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做,还可以使字、气、声同时加以联系,避免日后逐渐增加难度时顾此失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色和音质,演唱者在找到自己的基础音后,还应该建立自己的声音形象。通过调节咽腔、上颚和舌头,变化声音的明、暗、高、低、强、弱、柔、硬等,准确地运用丹田气息,倚靠气息的控制,使声音优美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初步建立个性的演唱风格,达到歌唱者所想塑造的具有个性的声音效果。

三、理解声乐作品意境,用创作的心态对待每一部作品

每一部声乐都有它的创作背景,都是在通过旋律来抒发感情。演唱者在具备了一定的演唱功底后,对作品背景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决定他的演绎水平。只有在学习中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年代、背景及作者创作的意图,理解其中表现的情感和形象特点,清楚作品艺术表现的系统构成和其中的主导要素生成过程,进而用自己的情感分析作品,依据作品的主题思想,调动形象思维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才能使自己的歌声既表现出作者创作的感情,又表达出对作品创造性的理解和个人的真实情感。例如对独唱歌曲《嘉陵江》,我们必须了解主人公的年龄、经历、家乡的过去和流落在内地的景况等,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的设想,加上对歌词、音乐的分析,实现较深入解所唱作品的意境,较好地融入演唱角色。而要演唱好《保卫黄河》,脑海里就应该浮现出中国人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场面,用这些特定的艺术画面,引导自己与作者的情感交融,使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

四、准确把握作品的曲式结构,表现作品的风格特点

要更好地表现声乐,就必须对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分析透彻,对作品的创作手法,结构特点及作品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有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形象。比如《我的祖国》是一首领唱加副唱的分节歌,第一乐段是抒情性的,包含四个乐句,是一个带“起承转合”特点的乐段。该乐段每一句的句尾落音与下一乐句的句首起音相同,构成“咬尾式”的句法结构,旋律平稳,优美而亲切,抒发了对祖国的一片热爱之情。第二乐段换用体裁,改变演唱形式,加快速度,增强力度,这样整个后段都表现了雄壮,豪迈的情绪,显示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质。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在速度、力度、调式、调性、节奏、旋律等方面别具一格。如《红梅赞》采用民族七声调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多处借鉴戏曲中的拖腔手法,使旋律更加优美抒情,装饰音及附点十六分音符多次运用,细致地表达了歌词的感情,八度跳跃的反复出现则加强了歌曲挺拔的形象。明确了这种风格特点,在演唱时就要做到拖腔细腻,附点十六分音符准确,装饰音柔和,八度跳跃饱满而又舒展,歌唱就会更加生动有味。

五、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声乐传统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追求“字正腔圆”,咬字过程按“出声、引长、归韵”依次实施。我们要在民族声乐演唱学习中,注重以生动清晰的语言和正确鲜明的咬字吐词来表达歌曲思想内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塑造动人心弦的艺术形象,深化音乐主题。并随着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速度、风格特点不同,调节咬字吐词的语气和腔调。如《姑娘生来爱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热情欢快、清新明朗、旋律节奏紧凑跳跃,演唱时就应该吐字行腔轻巧迅捷、流畅舒展;而《四季歌》《草原之夜》,情深意长、纤细委婉、旋律节奏缓慢悠长,吐字行腔应该圆润柔和、连贯平稳。

六、借鉴国内外其他声乐艺术形式和民族声乐名家的演唱

对不同形式声乐艺术的借鉴,是提高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美声发声方法,对民族唱法美声化的发声技巧、发声方法进行深层研究,使我们的演唱风格既保存了东方声乐固有的魅力,又有西洋声乐神秘的变化。我们还应该借鉴戏曲演唱中的技巧和方法,吸收戏曲声乐“气息深吸缓吐、偷气转快灵活、节奏板眼清楚,用腔圆润自如”等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演唱风格形成独特的完整体系。我们更应该多欣赏和借鉴现代民族声乐名家的经典演唱,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获得演唱技能、技巧的启迪,使我们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声音特质、色彩变化、音乐的连接方式、旋律的起伏转合、高潮、收尾以及感情发展的层次变化等有更深刻的感悟。使自己的演唱能更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更好地表现民族声乐的语言和风格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我们只有结合自己的和生理状态,在发声技术与音乐表现两个方面狠下功夫,才能不断实现个人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民族声乐应借助戏曲表演抒发情感.《艺术教育》2007年第08期

[2]孟新洋.《民族声乐理论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3]张芦菲.试论民族声乐的学习与发展.《中国校外(理论)》2009年15期

[3]张月月.谈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继承与发展.《学问》2009年20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