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渔歌子评课稿
近期教研室开展了约课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市直学校与乡镇学校教研活动的实效,搭建了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这次约课活动做课的是小学谢老师主讲的《渔歌子》一课。一般来说古诗词的教学应遵循一读二解三品四诵的流程,谢老师也遵循这个流程很好地把握了课堂教学中对话资源的生成和有效利用,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古诗词教学示范课。整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谢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五个“注重”,下面我结合谢老师的教学简单谈一谈:
一、注重积累。
上课伊始谢老师就从描写春天的古诗积累入手,然后自然导入到《渔歌子》的学习。除了课前积累,在课堂教学中谢老师也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积累,如根据字词的部首来猜测字词的制作材料和意思、边想象画面边结合文字来学习古诗词等。
二、注重感悟。
整首词的理解谢老师不是机械地牵着学生逐词逐句的生搬硬套地说词的意思,而是通过“通过预习你理解了什么”放手让学生自由感悟,采用多种方式来理解重点词,再由景物来体会词所描绘的画面,进而通过最后两句话来引导学生感悟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注重想象。
整堂课谢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想象词中所描述的画面,通过你看见了……你听到了……闻到了……来品味词所描绘的意境。
四、注重拓展。
在品味了词的意境后谢老师适时拓展介绍了词作者及写作背景,还拓展了词作者的哥哥创作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通过拓展引领学生从更深层次来揣摩词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词人悠然自得、流连山水的归隐思想。
五、注重情趣。
在教学中谢老师还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词眼“不须归”,在教师用《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中的句子问和学生中《渔歌子》中的句子回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满了情趣,也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弄懂了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当然所有成功的课也总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还值得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待提高:
1、在品味词所描绘的景色时是否可以从“景物、颜色、动感”三个层次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体会后再进行“看见了……我听到了……我闻到了……”这样的想象画面练习呢?
2、在日后的教研活动中重视说课,特别是教师授课以后自我反思的环节。 为此我特地查找资料围绕说课在我校进行培训,以下是培训材料的一部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