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变化高中话题作文
柳堡以前全是水洼,到处是河。《柳堡的故事》就是在这儿拍的!”年近七旬的奶奶就这么说。
柳堡全是低矮的砖房,到处是泥泞的小路,唯一好点的路铺满石子,骑车在上面屁股硌的疼。这事我记忆中的柳堡。
现在南水北调工程使得柳堡更加现代化、更加美丽。
从镇上通往柳堡村的水泥路修得又宽又直,两旁百年老木挺拔秀丽。低矮的花草灌木开出一片浓青绚紫,这全是政府加种的绿化。河东建起整齐划一的水库,清澈的河水“哗哗”涌动。房屋经过翻修而更加现代与古典结合,田字型的水田偎在村庄旁边。一幅静谧的界面。
“乡村也变成城市了,一点儿没有故土的味道了,很多感觉就消失了!”这是许多从乡村走出来的人的无奈感叹。但是,我发现,家乡改革同时也保留了很多乡土文化。
暑假,我在家乡小住了几天,深切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与乡土气息的保留。
清早被隐隐的鸡鸣狗叫唤醒,二婶婶已在朱红的八仙桌上放好了早饭。灶膛小火熬出的米粥,自家母鸡生的小巧的草鸡蛋,漂着溜圆的油滴的腌黄瓜,简单又爽口。八点钟一过,四五十岁的男人女人就要干农活或进厂上班了。让我感到最亲切的是傍晚的乘凉。晚饭一吃过,男女老少,右手摇一把蒲扇,左手拎一小板凳就坐在家门口乘凉了。“不是家家都有风扇吗?有的人家还装了空调哩!怎么还做出来乘凉?”旁边的一位老者呷了一口茶笑了:“小姑娘,电风扇、空调怎么比得上这'穿堂风'噢!扎在空调房里看电视不如跟大家聊天快活!”我听完微笑着点了点头。一位面红如红枣的胖女人手提竹篮从村头走来,大家同她打招呼:“赵婶,这么晚才回来呀。”女人笑了:“我去收了点青蒲回来,准备编把新蒲扇给我女儿生小孩用!”说罢,从篮里掏出几个小香瓜放在我们孩子的手里。“吃吧,自家长的,比城里买的甜!”“现在年轻人生孩子哪用蒲扇呀,全用空调!”昏暗中一个苍老的声音抱怨。“你跟不上潮流了吧,现在孕妇都用蒲扇,认为对身体好,下头系个红绳还吉利!”大家议论开来了。偶尔能听到远处水田里的一声蛙鸣。
我开始向往一种生活:在自家门前栽上瓜果蔬菜,清早被村里的鸡鸣狗叫唤醒,泡上一壶浓浓的花茶,边呷边翻看书籍。邻家小孩跑来问我“故乡史”,我翻出一本相册,拥她入怀,细细给她讲述家乡的变革。从泥泞的小路到宽阔的水泥路,从低矮的砖房到挺立的“小楼”,故乡改变了许多,也保存并留传了很多——--风土人情,乡音以及人们对故乡的热爱,对故土的依恋,对党的拥护。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