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金刚经背诵心得

文章 2019-07-11 10:06:58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告诉我们,哪怕是虔诚向佛之人,一心住到法上,也是执着,也是不对的,这就叫法执。以下是上班族金刚经背诵心得,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有意按此文方法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发心背诵金刚经的朋友都不简单,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1、一定要熟读、要多重复。

不论多么难背诵的文章,如果想背但没背下来,一定是重复的次数不够。这和智力、智商没有关系,和体力、毅力有关。一遍一遍的读,不要管自己是否能理解金刚经的意思,不要管能否背下来,先要熟读,读到非常流利再去想背诵的事。上班的朋友,我建议早上起床后读一遍金刚经,晚上再读一遍,一天至少通读两遍。如果一早一晚各两遍、三遍或者更多,这样更好。如果每天早晚各一遍金刚经,两个月后通读金刚经会非常流利。读到每分一开头,下面的内容自然可以顺出来,要读到这样的程度,再去背会很顺利。

2、背诵过程中,每天通读几遍很重要。

一旦决定开始背金刚经,在全部背完之前,每天要至少应通读两遍全经。通读能培养语感,利于以后的背诵。

3、日内合理安排时间

一、晚上睡觉前1-2个小时,用于背诵新的内容。

比如金刚经前12分,建议每天背诵一分。晚上抽一小时专门背诵新的内容。背诵前,先读五遍背诵内容,然后回忆。想不起来再看书,再读5遍,再回忆。如此反复五个回合以上,当晚的内容基本能背诵了。晚上背新内容,要求至少能很流利的读出来,这一分讲的什么意思,关键的几句话要能记住。比如,第一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这一分是讲一开始的情况,第二分,须菩提问佛,发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第三分,佛回答须菩提,发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总之,当晚背诵的新内容,当晚最好能流利背出,即使无法流利背出,也要清楚这一分讲的大概文字意思,便于次日早上背诵。

二、次日早上,用1-2小时复习昨晚背诵的内容。

上班族白天事情多,早上时间要充分利用。早起,复背昨晚的内容,先默读三遍,尝试背诵。如能顺利背诵,则背诵3-5遍即可。剩下的时间,通读金刚经全文 1-3遍。再从第一分开始复背,如果无法背下昨晚的内容,说明读的次数不够,我的方法:出声读3遍、默读3遍、回忆背诵内容,这是一个循环,5个循环以上,可以背下来。

三、白天的碎片时间用于复背已背过的内容。

上班族日常的工作、家庭、孩子确实比较忙。但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的。以我为例,白天接送孩子由我负责。从家到学校骑电动车用15分钟,返程15分钟,这样半小时;晚上接孩子15分钟,回来15分钟,又半小时了。如果把白天接送孩子的时间用起来,每天就多出一小时复习已经背过的内容。

又如,早上8点到办公室,可以抽出15分钟在心里默背昨晚要背诵的内容,其他依次类推。白天的时间往往是碎片的,上班族要用好接送孩子的时间、开会、听报告的时间、开车、骑车、坐车、等车、等人的时间,这些碎片时间一律用于复背已背下的内容。

只有去背,才知道哪个地方没有背下来,哪个地方没有真正掌握。回来再看一眼没有背下的,再背,日积月累就可以背下金刚经。

4、每一分的开头很重要。

当熟读后或背到第13、14分之后,每分一开头的几句话往往容易混淆。如:复次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尔时,须菩提白佛言----。每一分开头的内容容易混淆,当然也没有好办法,只有重复去读。这时,白天的复背就很重要,只有去背,你才知道自己哪里没有掌握,哪里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复背,每天都要把已经背下的内容复背2-3次。

当熟读后,一旦每一分讲的大概意思清楚了,每一分开头搞清楚了,再背就会脱口而出。往往是每分开头容易搞混,卡在那里,导致背不下去。

5、较难背诵的地方,要反复读、反复看。

第14、17分较难背诵,第13、15、16、24也不容易背。有的几分容易背串了,有的几分结尾处容易混淆。我的经验是:多背,反复读、反复看 。晚上用于背新内容,次日早上复背昨晚的内容,白天的碎片时间用于复背。把金刚经放在手机里,复背一遍后,搞错的地方随时随地的看,要反复读、反复看,坚持就是胜利。

如果某一分确实背不下去,不要卡在那里,可以先不强求背下该分,按照计划往下进行。比如第17分难背,可以在该分用3-4天时间,如果还是背不下就背第 18分。白天复背的时候,从第1分开始复背,当背到第17分时,改为读5遍,第2天同样如此。一周后,你会发现之前背不下来的第17分,不知不觉就脱口而出了。

6、会背和背熟有很大区别

按照本文的方法,上班族坚持一个月,能背下金刚经,白天空余时间多的朋友,时间还要短。背下金刚经后,会背和烂在肚子里有很大区别,能背和背熟了也不一样。所以,一旦会背之后,每天都要背金刚经1遍以上,多多益善,日积月累,很快就可以把金刚经背的很熟。

总之,真心建议大家背下金刚经,这样不论行、住、坐、卧、开车、骑车、坐车、等人,都可以背金刚经,真是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

拓展阅读:为何古今中外推崇《金刚经》

佛教传入中国已1700多年了,当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衰落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自东汉以后的帝王,很多就非常崇奉佛教,甚至将其定为国教。和儒、道一起,佛教在中华文化史上打上深深烙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和日常生活,无不潜移默化地受到佛法的影响。佛教智慧已成为中华智慧宝库中天然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提起儒家想到《论语》,提起道家想起《老子》一样,提起佛家,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金刚经》。《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法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

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经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从僧众到俗众,从皇室贵族到平常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在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感应,因《金刚经》而开悟成道。最典型的,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因听闻《金刚经》而顿悟成道。

《金刚经》的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经文句句乃宝中之宝,妙意尽藏。句句说理说修,句句都可贯通全经,随拈一句体悟,皆可由此悟道。一般人喜其哲理丰富,禅修者视其为修心的指针、开悟的钥匙。

佛教般若思想典籍的汇编就是《大般若经》,共600卷,包括十六部经典,称十六会。学术界和佛教界都共同认为,十六会600卷之多的《大般若经》之核心,即是第九会《金刚般若》,也就是《金刚经》。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不读《金刚经》。因为《金刚经》会赋予你一柄无坚不摧的智慧利剑,启发你彻悟世事人生的真谛和实相!

《金刚经》虽然出自古印度,但它的中文译本在中国却影响极为巨大,从古到今,从佛教界到世俗社会,从皇室到寻常百姓家,都非常推崇这部人类最伟大的智慧经典。

一、历代注疏《金刚经》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深受佛界欢迎,历代研习不衰,流通甚盛。各类注、释、论、颂、疏、记、解、述多不胜举。除了早期鸠摩罗什、僧肇等人的注释外,后来较为著名的有隋代智顗的《金刚般若经疏》,吉藏的《金刚般若经义疏》,唐代智俨的《金刚般若经略疏》,窥基的《金刚般若论会释》、《金刚般若经赞述》,义净的《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宗密的《金刚经疏论纂要》、慧能的《金刚经解意》(亦名《金刚经六祖口诀》)。据慧能说,唐初时已有800余家注疏。

宋代又出现了数十家注疏,著名的有子璿《金刚经纂要刊定记》,柏庭善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会解》等。

明清又有50余家注,著名的有宗泐、如玘同注的《金刚经注解》、元贤的《金刚经略疏》、智旭的《金刚经破空论》、《金刚经观心释》,德清的《金刚经决疑》、曾凤仪的《金刚经宗通》、清代通理的《金刚新眼疏经偈合释》等。

近现代以来,最少又出现了20多家注释,其中著名的有印光法师的《金刚经研究》、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王恩洋居士的《金刚经释论》、太虚法师的《金刚经讲录》、《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释》、圆英法师的《金刚经讲义》等。

总之,在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中,各代所出《金刚经》注释总数近千家,成为所有佛经注释之冠。

二、各宗奉习《金刚经》

《金刚经》在中国的盛行不仅表现在历代高僧的竞相翻译注释上,而且表现在各大宗派的普遍尊奉习诵上。

三论宗专弘般若学,故而特别推崇《金刚经》。该宗创始人隋代吉藏曾称扬此经曰:“非云非雨德润四生,非日非月照明三界。统万行若沧海之纳众流,荡纷异若冬霜之凋百草。”吉藏的三论学说体系与《金刚经》的般若思想有明显的理论渊源关系。他所著的《金刚经义疏》六卷为诸多注释中最详明恳切的一种。

天台宗重《金刚经》在于该宗的义理多以般若为基础。天台创始人隋代智顗著有《金刚经疏》,文虽简略,但天台与《金刚经》之瓜葛于中昭然若揭。明代天台宗僧人智旭曾撰《金刚经破空论》、《金刚经观心释》,直接以天台宗义解释《金刚经》。

华严宗也非常重视《金刚经》。华严二祖智俨在所著《金刚经略疏》中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者,盖是实智之美称,真德之通号。宗本冲寂,神疑湛一,独曜幽原,圆明等觉。含晖至郎而泯于分别;冥津玄旷而隐于缘数。斯乃真可谓众生之本际,涅槃之圆旨,因缘之实性,法界之说府。”华严五祖宗密从诸多《金刚经》注释中“撮掇精英,黜逐浮伪”,著成《金刚经疏论纂要》3卷。另外,属华严一系的还有宋代的子璿、明代的德清、清代的通理等人的《金刚经》释义著作。

《金刚经》是一部空宗经典,但属于有宗的法相宗也很推崇《金刚经》。法相宗创始人之一的窥基著有《金刚经赞述》4卷,《金刚般若论会释》3卷。此作直接继承了印度大乘瑜伽行派学者无著、世亲的《金刚经》论释,并对其作进一步的合解、融通和发挥。在法相宗内,还有唐释知恩撰的《金刚般若经义记》2 卷,唐释昙旷撰的《金刚般若经旨赞》等。

在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与《金刚经》关系最密切的还要算禅宗。禅宗自北魏时代南印高僧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开创,中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至唐初的四祖道信一直奉《楞伽经》为印证。四祖道信时已开始参以般若法门。至五祖弘忍则直接以《金刚经》为心印。他在黄梅双峰山东的冯墓山传法40多年,聚徒众多,常劝僧俗持诵《金刚经》,并以其非相无住理论教导徒众。禅宗六祖慧能更是因听闻《金刚经》而一念开悟,所以禅宗在慧能时代更加推崇《金刚经》。慧能说:“若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须修般若行,但持《金刚般若经》一卷即得见性入般若三昧。”

近代以来,该经仍被广为持诵。龟山白衣王恩洋居士曾说:“此经流传世间最为遍广,上自儒宗学士,下自走卒贩夫,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皇坛道士,无不持诵是经。”直到今天,《金刚经》仍为广大佛教徒所普遍习诵奉持,各种形式的经本、经注广泛流传于各地寺庙和居士中间。

三、帝王推崇《金刚经》

《金刚经》也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罗什首次携此经进入内地,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前后秦皇帝的发兵邀请。第一个汉文本的诞生也是在后秦皇帝姚兴的“甚见优宠”,甚至直接参与下译出的。

南朝梁时,昭明太子对《金刚经》进行研究,科判为三十二分,从而出现了至今仍然十分盛行的三十二分本。当时江南有大居士名傅翕,自号“善慧大士”,人称“傅大士”,信佛极为虔诚,精通三教典籍。因其孤傲清高,群臣很是不满,但虔信佛教的梁武帝却力排众议,遣使迎入宫内,请其讲《金刚经》。但大士刚一升座,便挥案一拍,随即下座,梁武帝愕然。宝志和尚告其大士讲经已毕,后来再请讲,大士索板升座,歌四十九颂便去。梁武帝遂题大士此颂于荆州寺四层阁上。《金刚经颂》历史上名气极大,惜后世多有假托附会之处,傅大士原旨颇有湮没。

太宗对《金刚经》也十分欣赏。据《慈恩传》记载,唐太宗曾专门就《金刚经》译文的完备与否询问过玄奘。玄奘回答说,鸠摩罗什译本就标题看缺少“能断”二字;就内容来看缺少“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服其心”三个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在两个颂中缺少后一颂;在说明一切有为法性空假有的九喻中缺少三喻。针对这种情况,太宗让玄奘根据带回的梵本重新翻译。玄奘译成后,直接呈奉太宗,太宗立即将新译本发布全国。

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颂布全国,其于儒教选的是《孝经》,于道教选的是《老子》,于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他在注序中对《金刚经》的般若义理大加称扬,赞其“皆众妙门,可不美欤!”认为注释此经即可起到“弘奖风教”之作用。该注完成后,立即受到广大僧众的热烈欢迎,连连提出“表请”、“表贺”,文武百官在都城举行隆重的接经仪式,佛寺里也“设斋庆赞”。与此同时,又颁赐天下各馆,精写入藏,以图永恒。现已在北京房山石经中发现了昔日的玄宗释文。这是距京师千里之外的幽州百姓于注经后的七八年内刻就的,由此足见玄宗注释在当时影响之大和流传之广。那时长安青龙寺有一高僧名道氲,深通内外经论,玄宗朝应进士科,一举擢第。出家后奉玄宗敕撰《御注金刚经宣演》3卷,根据玄宗注义而敷宣其意,绎演其文。因假帝威,此作格外盛行,人称“青龙疏”,前往寺内听讲者常有数千人之多,一时间风靡神州。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下诏令禅宗太师宗泐、如玘为《金刚经》及《楞伽》、《心经》三经作注,颁行天下。

明成祖朱棣的《金刚经集注》更为有名,古今盛传不衰。在书中他高度评价《金刚经》说:“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梦幻泡影而可知;推极根源,与我人众寿而可见。诚诸佛传心之秘,大乘阐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见性之机括也。”如来所说此经,“大开方便,俾解粘而释缚,咸涤垢以离尘,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转痴迷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所以,“是经之功德广矣,大矣。”

四、世俗传诵《金刚经》

《金刚经》亦备受世俗社会之礼待,尤其是唐宋以后,皇家屡发敕令,颁经于天下,以使万民传诵,永消灾祸。在官方的大力提倡下,《金刚经》几乎成为一般民众的伦理教科书,几乎是无家不有,无人不读,其普及之处,家晓户喻。

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善男信女们广泛宣传《金刚经》的神奇效用,《金刚经持验记》、《金刚经灵感录》、《金刚证果》、《金刚灵验》、《金刚果报》及《报应记》、《感应记》等册子大量出现。人们相信,一些久治不愈的痼疾因受持《金刚经》而解除,贫贱之人因受持《金刚经》而升官发财,甚至因为诵经还可以死里逃生,还阳复活,猛兽不伤,罡风不能坏,大水不能没,山崩不能伤,久饿不得死,百矢不能击;还可使哑者复音,盲者复明,求寿得寿,求子得子,迷途还家,为官标率,善根不灭。这些灵验故事大多为增福延寿、排忧解难、往生荐亡等个人福慧内容,同时也有表现降敌防盗、为政清廉、和善爱人等社会生活方面良好愿望的内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