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读者违规行为的心理解析与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分析了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模式下常见的几种违规行为,分别对这些违规行为进行细致的心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读者违规行为的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违规行为,违规心理,应对策略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既为师生提供各类文献信息资料,也为他们提供幽雅安宁的读书环境。作为读者的教师与学生,整体来说,对图书珍惜爱护是不争的事实,但实践表明,高度的开放和高度的自由,虽然使读者可以在图书馆内享受更充分的自由,减少了对读者的约束,方便了读者。但由于个别读者缺少必要的社会公德和道德素养,读者在图书馆的违规明显增加,给其他读者利用图书馆和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此,对违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违规现象。本文就高校图书馆读者违规行为的表现形式、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和控制措施等进行分析,希望引起读者和图书馆双方的重视。
1、违规行为的表现及心理分析
1.1污损图书
在高校图书馆里,图书污损的现象随处可见,是违规行为中最严重、最隐蔽,也是最难杜绝的一种。图书上面污渍斑斑,沾满了油渍、饮料、墨汁等等;在图书上划线条、圈重点,在图书上做习题,把图书当成免费练习,这种污损现象在英语、计算机以及其他专业图书上较为常见;对图书的重点部分进行“开天窗”,对图书上精美的插图进行裁剪,这种类型的污损现象主要出现在专业图书或美术类图书上;有的读者对图书不爱护,以致在图书归还时出现脱页、少页现象。学校每年都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图书资料充实馆藏,图书污损行为缩短了图书的使用寿命,图书失去了完整性和可读性也就失去了收藏的价值。
出现上述污损图书行为的读者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1)无意心理。划记号、弄脏图书的行为相对来说,情节轻微一些,他们往往是无意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精彩处,不由自主地在书本上画线、折页、做记号、写心得,误把图书馆的书当作自己的。尤其是外文图书,有些读者因为自己阅读能力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好些单词不认识,故查字典后不由自主地在单词下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中文解释,从而损坏了图书。
(2)仿效心理。这类违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有些同学在书本上涂写、留言时,产生一种强烈的仿效心理。心想大家都写我也写,大家都画我也画,又不差我一个。于是在模仿从众的驱使下遭殃的是图书。
(3)自私心理。撕毁书页、开“天窗”者大多是“即兴”所为。他们看到图书和期刊里精彩的内容,既不想花钱复印,又不想花力气抄笔记,就铤而走险,撕下想要的文章或图片,留下一个个“天窗”。这类读者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不顾及他人的需求,采用撕窃手段将书刊据为己有,是自私心理的表现。
1.2盗窃图书
高校图书馆为了防止图书被盗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安装了最新的监测仪,图书都进行了磁化处理,但仍不能杜绝偷窃现象。如有的读者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把书中的磁条撕掉,把书直接放包里目中无人地走出图书馆;有的读者为了躲过监测仪,把书从窗口扔出去,然后拿走。
盗书是最恶劣的违规行为,这类读者的主要心理特点有:
(1)“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的心理。有一部分偷书者是非常爱学习的,他们经常到图书馆阅读,发现自己很喜欢的书刊,就想方设法带出图书馆。在他们的眼里,偷书不算偷,是读书人爱书、爱学习的表现,与偷钱、偷衣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种思想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不认为偷书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有的反而认为是一种“本事”,投去的不是鄙视的眼光,反而有几许羡慕。
(2)侥幸心理。面对监测通道,他们会以身试法,一是认为监测仪器可能失灵(不否认偶尔有此类问题),因试图蒙混过关;二是书被藏在厚衣服里难以监测,一旦得手,侥幸心理会促使他们一犯再犯,直至暴露。
(3)贪欲占有心理。有少数读者在“知识占有欲”“知识垄断”的扭曲阅读心理驱使下,屡屡发生一些违章行为。这类读者在书刊的阅读过程中,有很强的占有欲,他们在违规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慌感,他们在违规行为发生后,心理也会后悔、害怕,但是,往往是在强烈的“占有欲”的驱使下,屡屡违规。这一类违规行为最难根除,对图书馆的管理危害性最大。
1.3书刊乱架
部分读者进入借书处忘拿代书板或者拿了代书板却不使用,导致书刊不能正确归位;还有部分读者在选中了一些图书后,又发现了更想要的书,于是随手将原先挑选的图书扔在了空余的书架上,出现了严重乱架现象;又有些读者由于借阅册数的限制,不能一次借到所需的全部书刊,又担心其他读者把所需期刊借走,就采取“乱架藏匿”的办法,以便自己下次能够借到。图书乱架虽然没有造成图书资源的损失,但给读者找书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增加了图书馆员的整理工作。
不使用代书板的读者可能是无意的,忘记拿了,但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惰性心理。有的读者比较懒惰,图省事,不遵守阅览制度,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览习惯,把自己看过的书刊随意往某个架位上一放,或堆在桌上一走了之。而“乱架藏匿”则是自私心理的表现,他们只考虑自己需要,自己不能借也不让别人借到,造成许多图书资料因乱架而如石沉大海,成为死书,影响图书利用率。
1.4入馆不遵守规定
1、占座现象严重。图书馆中的一个普遍的违规现象是占座,虽经过三令五申,但仍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占座导致图书馆座无虚席,其他读者,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来馆查阅资料,由于没有空座位,只能站着看书,这部分老师对此意见很大。
2、破坏图书馆环境。主要表现为出入图书馆时衣冠不整;在阅览室内接听手机或与同学讨论、攀谈,扰乱他人的正常阅读;将零食带进阅览室内或随意将废物留在阅览桌上;在阅览桌乱写乱画;不爱惜电脑;不使用文明语言;吸烟等。这些现象既干扰了他人,又破坏了阅览室的环境,影响了其他读者的阅览。
入馆不遵守阅览室规定的这类读者一般有以下两种主要的违规心理。
(1)仿效心理。这类读者往往“明知故犯”,“故意所为”,其他人在阅览室内吃零食、占位置等违规,他也知道是不对的,但人家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做,这类读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2)妄自尊大心理。由于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同学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心目中根本无公德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少数读者认为图书馆因他们而存在,他们就是上帝,图书馆就应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此任性而为,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
2、减少读者违规行为的应对策略
读者的违规行为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所以消除读者的违规心理,对书刊的丢失损毁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会用心和读者交流,留心他们的行为表现,正确判断读者的意图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用人性化的方式来对待读者的违规行为,帮助这类读者化解不良心理,从而减少违章现象的发生。
2.1以教育为主,加强正面的宣传教育
在处理学生违规事件时要以教育为主,坚持实事求是,要认真听取违规学生的内心想法,允许学生申辩,和他们讲明违规行为给图书馆和读者双方带来的危害,让读者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心服口服地保证以后不再重犯。
大学生在学校同学习、同生活、同娱乐,形成了关系密切的学生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普遍存在模仿、感染、从众等心理现象,由此容易形成群体效应。这种效应是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宣传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引导得当,可以使这些可塑性很强的青年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信仰、理想和世界观,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对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宣传教育,并通过正面的群体效应互相影响、互相感染,达到弘扬正气、压制邪气、将违章行为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宣传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制作醒目的提示标语、条幅;可以利用黑板报、学报、宣传栏、学校广播等形式进行爱护书刊的广泛宣传教育活动,还可以通过读书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动广大同学对不良现象参与评论和发表意见。另外,通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违规读者进行正面的批评、引导,使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能自觉遵守,使他们懂得爱护书刊不仅是维护图书馆的利益,也是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是全体读者应尽的义务和必须具备的道德行为准则。
总之,通过正面教育和正确引导,以使大学生树立起自尊心理和良好的阅读风气,并自觉地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从而营造一个热爱图书馆的环境氛围,启发那些发生过违章行为的读者进行自查、自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坚决改正之。
2.2区别对待,注意处理方法
对不同心理的违规读者,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在阅读过程中无意在书刊上划线、作记号或者无意把书刊带出图书馆的读者,特别是初次违规的读者,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一般会虚心接受教育,所以对这类读者的教育态度一定要温和,不能用批评教训的口吻,而要耐心地讲道理,要教育他们加强爱护书刊的意识,变“无意”为“注意”把爱护书刊作为一种习惯和动力。
(2)对有仿效心理的同学,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约束他们的心理,调整他们的内心世界,阻止或矫正不正当的心理活动。可以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进行比较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从对比中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应该效仿的,哪些是不能效仿而且还应制止的行为。同时,让他们了解一些法律知识,预防不良心理的产生。
(3)对具有自私心理的读者要他们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4)对有“偷书不算偷”的错误认识的读者,要对他们宣传撕窃书刊的危害性,使他们认识到撕窃书刊是不道德的行为。
(5)对存有侥幸心理的读者,要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违规行为产生的后果,激发他们阻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意志力,消除不良欲望。
(6)对有贪欲、垄断心理的读者,在批评教育、缓解他们心理压力的基础上,要向他们讲明采用不正当竞争方法及手段的危害,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所在学院及辅导员。
(7)对缺乏自制力、有惰性心理的读者,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阅览习惯,有时可以让他们帮着整理书刊,增强他们的控制力,消除他们的惰性。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读者要及时与辅导员及心理咨询老师联系,平时也应多与他们交谈,以疏解他们内心的压力。
2.3建立学生的自我监管机制
图书馆可以吸收一批学生骨干为义务馆员,佩戴义务馆员标志,直接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宣传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便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沟通。图书馆通过他们把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转达给读者,取得读者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让这些伤痕累累的书刊唤醒那些污损者反思自己的不良借阅行为,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读者群中形成人人爱书、护书的良好氛围;同时将读者服务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有目的地与学校有关教学、管理部门沟通交流,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便加强与改进管理,减少读者的违规行为。
2.4馆员通过多种途径与读者沟通
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活动,如“优质服务月”、“读者最满意的馆员”等竞赛活动。在读者的帮助和监督下,各项服务工作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首先它可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其次它可与读者间建立了互动关系,形成读者服务环节中的良性循环;再次它可把读者的建议、愿望和要求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以供图书管理部门决策参考。于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读者可感受到优质服务带来的便利,馆员也能体会到读者回报给自己的尊敬、感激和微笑,双方在互信互动中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为保证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交流畅通,图书馆应建立宣传园地、告示牌、读者意见箱、投诉电话、馆长接待、问卷调查、电子信箱等多种形式的用户沟通渠道,营造出与读者互动的交流格局。通过调查、座谈、访问等方式,收集读者意见,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个人需求和期望。然后,根据读者意向有目的、有计划的适当调整文献的采购量和服务方法。这样,有利于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采购,及时掌握读者的需求动态,提高文献的保障率,发挥图书的时效性,保证藏书的质量,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他们的不满情绪及违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梅芬.从馆员与读者矛盾冲突看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4)
[2]王本玉.大学生借阅违规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5):54
[3]臧鸿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8:71
[4]董敏斐.借阅藏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读者违规心理浅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4):134
[5]方宁东.高校图书馆读者违章心理分析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0,20(5):86
[6]郑芳梅.高校图书馆读者违规的心理现状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2):331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