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搬上话剧舞台

文章 2019-07-11 08:13:40 1个回答   ()人看过

长恨歌故事是一个关于四十年代上海小姐悲剧的一生,也是一个时代的遗物,更是一曲命运的挽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恨歌》搬上话剧舞台,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上海小姐”王琦瑶将从王安忆的著名小说《长恨歌》中走出,登上话剧舞台。在筹备近两年之后,备受关注的大型话剧《长恨歌》日前开排,并将于4月10日开始首轮演出。这是王安忆作品首度被改编。不过,这出话剧虽然取材于小说,却很可能与原作大异其趣。

编剧赵耀民说,改编王安忆小说足足磨了近两年时间,最终虽然在故事结构上忠于原作,在叙述基调上却大胆处理,“把《长恨歌》当成喜剧来写了”。

王安忆的《长恨歌》曾相继获得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一个上海女性的无奈人生:上世纪40年代,王琦瑶还是中学生时被选为“上海小姐”,此后她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上海解放,大员死了,她顿似漂萍。

在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中,她幽怨百结;面对风云变换的时代潮流,她固守着昔日的生活方式……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与一个叫“老克勒”的怀旧青年发生畸恋,最后意外地死于非命。有专家将《长恨歌》称为“一个女性的情爱史”。

赵耀民说,《长恨歌》虽是写上海市井生活,弄堂儿女,用的却是王安忆的锦绣文字,充满对生活细节的繁复叙述,而细节描摹中又藏着许多评论。“如果完全演出来,恐怕要3个晚上了”。他认为,把《长恨歌》改编成喜剧,也许损失了小说的部分神韵,但保持了这出话剧的个性。

因为这个故事、这个女人、这段历史,以及故事中大大小小的各色人等,无论其精神实质还是表现形态,都是既荒谬又可笑的喜剧。“王安忆用浪漫的心和笔写了一个‘世俗’的故事,而我是用‘世俗’的心和嘴讲一个‘世俗’的故事”,他打趣说。

王安忆表示不介意作品被大胆改编,不过,小说《长恨歌》被改成了话剧《长恨歌》,在王安忆看来已经成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作品。“我觉得编导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我的作品从来不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等其他形式”,王安忆说:“《长恨歌》是具体的,但又是最抽象的,因为并没有一个具体形象可以对应,我自己也难以想象王琦瑶变成活生生的人物会是什么样子。”

目前,参与话剧《长恨歌》的各路人马已经就位,其中包括话剧《于无声处》的导演苏乐慈,及演绎王琦瑶几十年悲欢爱恨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年轻演员张璐。

拓展知识: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称作“三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也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本书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并于2000年获得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大奖——茅盾文学奖。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