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标签是什么的美文摘抄

文章 2019-07-11 06:30:56 1个回答   ()人看过

有位初中同学,理发手艺高超,但一直待在乡下,洗剪吹一次收费8元,最多时一天有30位客人。我这么一算,一年收入也十分可观。但他一看到我,就感叹:“当年我们是同桌,现在你在城里有房有车有好工作,我呢,只能剃剃头。”他唉声叹气,帮他打下手的老婆也埋怨,说你们这些同学中,出了很多大老板,就他一个剃头匠,真没出息。

我无言以对。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类似的对比情绪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周围,大家都与同学比,与同事比,与兄弟姐妹比,纵向比、横向比,结果越比越沮丧,越比越尴尬。

有一天家里的微波炉坏了,我捧着它去家电修理店。大概因为天气凉了,有两个空调安装工闲着没事干,其中一个说:“我的圈子里只有我一个没有苹果手机了,我想去办张信用卡,透支点钱买台苹果5S。”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连一部手机都可以给空调安装工带来压力。

我不太喜欢用拜金、享乐主义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这样的现象,这太肤浅。虽然现在有了微博和微信,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主张自己的个性,但实际上中国仍然是一个集体色彩浓厚的社会,过分的自我张扬个性仍然不受欢迎,只有一个群体认同一件事,大家才会认同这件事。或者说,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并且接受集体认同的成功标准,才算是成功,即便你自我感觉良好也不算。这就产生了问题,即便一个心态良好的人,如果他身上没有社会认可的所谓的成功标签,那么他即便整天乐呵呵的,也不是成功人士。

苹果手机为什么在中国非常受欢迎,不要以为中国人越来越西化了,也不要高估苹果的品牌价值,而要考虑中国人迫切需要成功标签的因素,他们在努力做到成功标签不掉队。在周围,使用奢侈品不是因为性能和品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身份的符号。我所认识的购车人,他们几乎都不会在意汽车的性能和功能,而是在乎汽车的品牌,它们宁可买一辆低配的国产宝马,也不愿花同样的钱买一辆高配的二线品牌车。

每个人身上都有压力,几十年前是生存压力,现在应该是成功压力。但成功何其难,所以就会产生“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的伪成功现象。一辆一线品牌的车,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或是三星手机,至少一套以上的商品房,这样的人才会被认为是成功人士。

今年国庆黄金周,九寨沟人山人海,庐山一路拥堵,我们休假不是为了放松,好像是为了图热闹和劳累。许多专家都责怪中国的休假制度不合理,其实这背后不仅仅是休假制度,还有复杂微妙的社会情绪和心态在里面。我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如果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景点回来,大凡都会有意无意地在同事间、朋友间“宣传”,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喋喋不休。而那些从“不高端不大气不上档次”景点旅游回来的人,大都三缄其口。

那种心态非常微妙,但就是这一点点的微妙,却主宰着一个人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华尔街日报》曾这样评价中国人:“不论是在茫茫草原上的牧民,还是在南方民营工厂的工人,他们不停地劳作,就是为了多赚钱,每个人的脑子里都装满了赚钱的点子。世界上已经很少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对金钱充满了期待。”

这样的评价暂不判断其对错,但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甚至电视台可以把一个人的梦想作为一场秀来表演,每个人身上真的背负着太多的成功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地奋斗,希望有一天能出人头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