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文章 2019-07-11 05:53:35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积极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注重激发人心理意识中潜藏的正能量, 让人的心理能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进而推动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全新的心理理念, 主要对三方面进行研究, 分别是群体层面、个体层面以及主观体层面。无论是对哪一层面的研究, 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激发人的正能量, 让人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及工作等。

二、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一) 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作为教学目标

高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积极心理这一目标, 然后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积极心理学对个体自身隐藏的积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个体积极心理素质, 心理学的这一内容值得教师借鉴, 教师可以将此应用到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过程中, 以此来激发学生心理的正能量, 让学生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磨难。与此同时, 教师在进行教学中, 还应该对学生的幸福感进行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 提高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乐观生活。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为学生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 短期目标实现的难度比较低, 所以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标之后, 其自信心、学习积极性都会得到提升, 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多鼓励, 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 以此来促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提高, 能够以满满的正能量来面对生活。

(二) 以积极心理体验为核心开展教学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隐藏的正能量, 所以此理念认为积极心理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激发人心理中的正能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这一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 高校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提高对积极心理体验的重视程度, 并以积极心理体验为核心来开展教学, 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开展教学是需要达到教学目标的, 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鉴于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告知学生, 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是参与实践等方式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观点更有力, 通常会以具体的心理案例来开展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索, 从而寻找出其中隐藏的积极结果。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为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 帮助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来解决问题, 从而促使学生对积极心理体验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心理积极性的挖掘, 以此来促使自己心理健康发展。

(三) 构建完善的积极心理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两者处于对立状态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学自然无法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其中, 构建完善的积极心理教学体系。在构建教学体系中, 应该将高校教育工作都融入其中, 将课堂教学影响、家庭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影响等因素归纳到一起, 然后通过召开座谈会或者是真人现身说法等方式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 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理论联系实践, 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 以此来促使学生心理疾病能够得到尽快解决, 其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高校应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对当前的心理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以此来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