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中的重要典籍,千百年来,许多乐善求道的大德对此经书进行了编译、注释和解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金刚经的开示,一起来看一下吧。
金刚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经典,也可以说金刚经是影响中国禅宗道场的一部大经。
金刚经是般若部的一部经典,般若是什么呢?
就是通过事相的剖析,直趣如来藏性,直接开示如来藏性的一部经典。
金刚经诵持的时候或者我们修行的时候,就是功德非常非常之大。
为什么在金刚经上佛陀一直在讲诵持金刚经功德有多大,为什么呢?
因为通过诵持金刚经,能直指如来藏性,也可以说金刚经也是成佛的经典。
我在很多地方毫不客气的说过一句话,我们念佛求往生西方。
当我们完成了我们的心愿,真正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在那边不是没事干了,我们仅仅是个移民形式的,神识迁移到西方了。
在那边干什么呢?还要修 ,采取一切方式,修到一定的程度圆满的时候就是,证得佛果的时候。
那就是证得的金刚经的境界。
因为金刚经讲的是如来藏性,说到金刚经的特点,般若之经,
金刚经的经义就是金刚经后边的那四句偈语: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就是佛弟子应该这样认知它,应该这样去修学这样去体会它,最后体悟那种佛性,证得那种佛性。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一切有为法,就是指的一切事相,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合和而成的 ,因为它有生必然有灭,
这是一种规律,因为它是由因缘合和而成的。
而因缘最大的特点是,刹那刹那变化的,所以说一切的事相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变化的,
都会是失去的,都会是最后消失的,这是它的特点。
并且是一切的事相当体就是空的,当体是空的什么意思?
不是说这个杯子里边没盛茶叶,我这个杯子当体是空的,
有的人不理解了,不对啊,我看到茶叶了,当体是空的不是说里边装了东西,
而是组成这个杯子的因缘是很多因缘组成的,是刹那刹那在变化的。
比方说玻璃,玻璃首先有材料,首先要有材料,还得有材料的炼制方法和工艺。
这个中间可能用到火,可能用到炉子,可能用到水,这个火里边可能用到电,可能用到煤炭,
可能用到人的设计,可能用到模具,这一切一切都具足了,还得有一定的生产时间
这个生产时间也具足了,都完了,还得打包装 ,上彩 绘画,然后通过出厂,运输 买卖,
最后我们拿过来当茶杯用了。也就是说当下我这个茶杯,,它是玻璃做的,是由这一切因缘组成的
如果离开玻璃这个茶杯不存在,而玻璃本身不是茶杯,就是这个含义。
它可能是由一个姓王的设计师设计的,离开姓王的设计师的设计,我这个杯子是不存在的 。
但是,姓王那个设计师的设计规划,设计方案不是杯子本身,这个杯子可能是一个姓张的人贩运过来的,
用三轮砰砰砰砰拉过来的,如果离开这个姓张的三轮车的运输,我这个杯子也是不存在的,不会在这显现。
但是,姓张这个用三轮车运输的这个过程也不是杯子本身。
但是,这个杯子离开这所有的条件。
它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这样说,这个杯子,是由这些刚才列举的所有条件组成的。
这就是讲的杯子是空的,这就是当体即空,没有一个本来的杯子存在。没有玻璃就没有杯子,
没有人的构思没有杯子,没有生产工艺没有杯子,没有运输也可以没有这个杯子。
可是那一切条件都不是杯子本身,都找不出一个原本存在的杯子自我。
这个意思就是说的杯子是空的,而不是这里边有没有水,这是佛法的空,佛法的空叫空性,而不是空相。
特点是空的,没有本来的自我,所以佛教是一个最大的无神论者,没有我执,没有法执。
没有一个本来的我,没有一个本来的一个物存在,佛教是最大的无神论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所以刚才我用这个例子讲了金刚经的经义,开示金刚经,这个问题算是开示了一点点。
拓展阅读:持诵金刚经的诀窍
一、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佛门佳话,人尽皆知。其后历代圣贤,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悟道者,亦所多在,只如近世人诵经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与根器及对于经义领悟与持诵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吧!
一、佛法简要之诀,在‘离分别’。一部楞伽经精义,也只是教人‘离六十二见的分别心’,但必须放下万缘,始能做到‘离分别’。放下万缘,并非意要‘出世’,坛经明示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在家亦得’,‘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放下自己的攀缘心和世情俗虑,就是真正的放下,与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没太大的关系。能离分别,则‘照体独立’,不妨‘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便是十字街头好修行,火中生红莲。
二、佛法舍摩诃般若波罗蜜,其余尽属方便,咸非真实;‘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此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又有‘五度如盲,般若作眼’之说。所谓一真不二,非般若而何?离开摩诃般若波罗蜜,即无三昧、正定、正受可得。所以佛说:‘若有人能于此经(金刚经)受持读诵…皆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如何持诵呢?持诵前放下万缘,以最诚最恭敬最信实的心,不起分别,一气呵成,朗诵一卷乃至一二三卷,且最好持诵不分段的,诵毕合卷,返观自心,当下便入金刚定中:以此为基,善加保任,即保持此刻的安祥无杂念状态,信任此心即是‘觉’,即是正受,莫令其他俗情去扰乱它,它是非常珍贵难得的。这样保持愈久,进步愈快。此一方便,试之障轻者,百试不爽,障重者若持之以恒,亦渐入佳境,功不唐捐,利根者即透初关境界矣。
三、所谓看自心即是观照,观照者,‘念上有无念’也。此境界于朗诵金刚经愈多,愈无分别,保任愈久,进步愈快,古德所谓‘照顾脚下’,意即观照自心而不忽略一念萌生,起码自己每一分秒都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其意在信自心本来清净—无念.无相、无住,如是则实相显。亦即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之意,若向心外作计,则心外有法,显非‘正法’。
四、世人诵经不得力者,病在不能会归自心,而与经对立成二,不契不二法门,焉能悟入?六祖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常御白牛车’,便是最好说明。世人诵经久不明,乃由世情俗虑放不下及知解难忘,致为净业之障。一旦知解销净、俗情淡化,般若立显,益以自肯承当,‘自心是佛,离心无别佛’,不是穷子,当下便了。所以诵经若能一一会归自心,一一印之自心,宁有心外之法?宁有一义可立?经云:‘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云:‘何以故?如来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又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又云:‘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从上便知,经中随立随破,无非破除当人我法二执,理事二障。所以诵金刚经不贵分别晓义,而贵朗诵后合经返观自心—-离心意识,久之必获金刚心,其迟疾胥视当人根基深浅、障之轻重、保任工夫久暂而定,起码般若种子‘一入识田,便为道种’,智慧日增,固不待言。
五、金刚经只是写出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调而已,毫无理路,是其尊贵之处。注愈多,义愈晦;若看注,以六祖说金刚经口诀为言简理当,令人易晓而不惑,若能同时读六祖法宝坛经,更易显发。倘以佛法作学问知识研究,势必加重理事二执,非佛出世本怀。盖理执不去,难登离执禅定,离执禅定已登无学位矣。
六、悟,原本是人人本来之心,而悟有理事两者,缺一不名圆满。理须到山穷水尽臻于‘众理具万事出’之根源处,始名到家;事即必达‘照见五蕴皆空’之境,方有自由分。以此为基,上上增进,以至时时处处、语默动静,皆定慧等持,始能为人,否则尽名‘体不具’尽名‘半熟’,亦名‘得少为足’,勉之!
二、诵经的特别诀窍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窍诀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要是一个知道诵经窍诀的人若如法地按窍诀诵经,就会很快受到法义的加持而开启智慧。诵经的窍诀有六个步骤:
一、观想法会圣众;
二、修供养;
三、修皈依;
四、发菩提心;
五、安住;
六、回向;
一、观想法会圣众:我们不管诵哪一部经典,首先要把我们诵经的处所观想为讲这部经典的法会场所。然后要明了的将大恩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法会圣贤等众清清楚楚地观想出来。再观想自己身在法会之中。这样观想就会使得诵经者如同身临其境一样,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经义。
二、修供养:我们如前所说把一切诸佛圣贤等众都观想出来后就要开始修供养。这时我们要观想自己在意念中以种种七宝供养佛陀及诸大菩萨和阿罗汉等。经云:行者无物供养三宝,于意幻观想供养亦可得如实供养的功德。意幻供养和真实供养的功德是一样的。所以在诵经时亦可以修供养。
三、修皈依:我们在诵经时若不能生起究竟地归投三宝的心,就不能于三宝所弘之法相应。所以在诵经前必需要修皈依。我们供养完法会圣众后,就要紧接着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恭敬对三宝前顶礼皈依,心中念诵皈依偈颂。
四、发菩提心: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佛法都是大乘教法。我们修学者一般学的经典都是大乘经典。学大乘法就要有大乘的心态,什么是大乘的心态呢?那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读诵大乘经典时就要有相应的发心。当我们修完皈依后就要观想自己在诸佛面前发起大愿来。心中这样想:慈悲的导师佛陀啊!愿您加持愚痴的我,令我开启无上的智慧,成就圆满正等觉,圆满度化一切众生。这样发愿后,再观想自己发完愿后,佛陀很是欢喜地从五体中同放清净宝光灌入我们的头顶来加持自己,由于佛陀地加持从而清净了自己的闻法业障。我们在往昔时曾经造过好多对佛法的诽谤等障因。所以此生要想很快的领悟佛法,就要清净往昔所造闻法违缘的障碍。若不观想净除业障就不可以很快的了解法义。必需发起菩提心来。这是很重要的。
五、安住:前面的前行具足了以后就要趋入正行而来诵经。在诵经时我们要把心安住在经书的字里行间中。一边诵一边观想这些经文化成光明融入自己的心中。诵经不要追求速度和数量,要注重诵经的质量。字句分明的来诵经是最好的。
六、回向:当我们诵完经后观想这部经典化成光明融入自心。然后就恭对佛陀之前发愿回向。把诵经的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皆能成就无上智慧,究竟地出离生死轮回诸苦。
我们圆满了这六个窍诀来诵经典,这样就会获得诵经的觉受,这样才可以很好的理解经意法理。要知道,欲想出离轮回诸苦,就要在闻思经书教理时注重窍诀而实在的行持。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