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音乐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1 04:42:22 1个回答   ()人看过

荡秋千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合唱歌曲,又是一首仡佬族民歌。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培养合唱能力为突破口,一开始用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来感受4/4拍的节奏与强弱规律,之后用手铃来打出4拍节奏,让学生模唱听到的铃声“叮当当 叮0 当0|”把低声部的节奏加进来。然后再进入低声部的视唱练习最后带入歌词唱,老师问:“这美妙的铃声从哪里发出来的?”以问话形式巧妙引入新歌教学。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接下来 从欣赏荡秋千歌曲,仡佬族风情介绍,到后来的歌曲学唱一环套一环,当然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初次进行合唱能力的练习,这对他们是培养整体协作和听觉能力是一次新的尝试。一首合唱曲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就很准确唱好,还需要再巩固练习才会有和谐的音准及熟练有表情的歌唱效果。

我觉得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三到六年级要求: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并且能够试读简单乐谱。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所以我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这节课在新歌教学时我设计了先唱歌后识谱。

现在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一开始,像一位音乐教师同行说的那样:“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就用当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做背景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最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这样效果会更好。”

反思我的这节推门课为什么出现孩子们心不在焉、忧心忡忡的冷场局面?下课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不敢唱不敢说,孩子们说:“怕给自己的组丢分,如果谁挨说本组的同学都要被刨分。”我知道后心里很感慨,孩子们需要老师的表扬与鼓励,过多的要求与规则限制了孩子们天真快乐的天性,我的音乐课不仅让孩子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奋斗目标。因此我会在以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继续学习先进理念并积极实践,为孩子创造宽松的音乐空间,让孩子们在音乐海洋中尽情遨游。

作者:陈玉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