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与心经的关系
《金刚经》中的禅学智慧很多,但主要宗旨是讲“空”的哲理。提出了“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下面是金刚经与心经的关系,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两个经都是讲给菩萨的,所以一般人很难听懂
佛教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其中,
罗汉,是自我觉醒的人,六根清净,了脱生死,随缘度化众人。相当于是学士。
菩萨,是发心求无上证等正觉的人,且愿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相当于硕士。
大菩萨,即菩萨摩诃萨,能离一切相,见到如来。相当于硕士中的优等生。
佛,是觉悟真理,成就正等正觉无上菩提的大圣者,是佛教最高果位,相当于博士。
其中,《心经》主要是讲给菩萨的,比如《心经》开头就说“观自在菩萨”,即相当于是讲给硕士的。
《金刚经》主要是讲给大菩萨(菩萨摩诃萨)的,比如《金刚经》中说:“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即相当于是讲给硕士中的优等生的。
我们一般人都是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怎么能一下子去学习硕士课程?设想下,你怎么能用小学数学知识去解析高等数学的定理呢?不可想象。这就是很多人学习《金刚经》、《心经》,效果不大的根本原因。
只有极个别的根性极高的小学生、初中生才能修成博士。比如松下幸之助小学毕业,通过自学,后来拿了很多荣誉博士头衔。李嘉诚初中辍学,通过自学,后来拿了很多荣誉博士头衔。
2.两个经的侧重不同
两个经都讲度己度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心经》侧重于度己。比如《心经》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自己通过修行般若智慧,度一切苦厄。很明显是度己的。当然后面提到了三世诸佛得无上正等正觉,那是在讲你用般若智慧度己之后,也可以度人。
《金刚经》侧重于度人。比如金刚经中讲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3. 把这个关联分清楚很有用
分清楚后,就知道《心经》、《金刚经》是都是讲给高智能的人的,而且侧重点不同。如果我们根性达不到,又搞不懂重点,学起来就很费劲。所以要学《心经》和《金刚经》这些经典,得首先把自己的脑子炸开,把自己的根性从小学初中水平提升到高中水平,而且通过高考。
4.佛怎么炸开我们的大脑的
其实佛讲经,就是在炸开我们的大脑。所以他说他有八万四千法门,他是方便说法,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有点像孔子,比如在《论语》中,孔子对于仁、孝的概念的解释,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解释。孔子成为因材施教。这就是方便说法。方便说法就是在炸开学生的大脑。
佛祖在说法的最后阶段,即法华涅槃经时期,就开始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就把方便法上升到了佛教的真实义。所以,整个佛讲经的过程,即从最开始的四圣谛,到最后的会三归一,就是一个持续炸开我们大脑的而过程。所以佛法是系统的的学说。
拓展阅读:学习金刚经的方法
我们学习《金刚经》不要在名相上去兜圈子。有些人学《金刚经》学得头都是晕的,一下子说具足相,一下子说不具足相;一下子说是断灭相,一下子说不断灭相,搞来搞去不晓得说什么。这样如果你用大脑思维,在名相上去兜圈子,你永远搞不清楚,越来越糊涂。一定要了解到法背后的智慧,她背后的心智模式。要不著相、不坏相修一切善法。为什么凡夫会著相修行呢?或者他听说不可以著相,又落到断见里面,落到断灭空里面去呢?问题的根源是他的思维模式没有提升。
因为凡夫是片断式的思维,而圣者是无穷尽的思维模式。片断式的思维模式,往往就是局限的、僵化的、非此即彼的、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修行,不是拿这部经来念就好,而是要开启智慧,而是要知道打破凡夫片断式的思维模式。你只要稍微打破一点点,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说个浅的例子。美国总统罗斯福再一次参选总统的时候,他的宣传画册印好了,马上准备发,突然发现画册里面有一张相片的版权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一家照相馆,罗斯福这个竞选办公室无权使用。这下问题来了,你把它全部销毁掉,再重新来印过这来不及了。你如果不跟人家谈,人家会起诉你盗用他的版权,法制社会就是这样子的。如果你派人去跟那家照相馆去谈判,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你不知道人家会不会狮子大开口。那怎么办呢?
竞选办公室就想了一个方法,写了个书面通知,通知这家照相馆说,我们办公室正在为罗斯福总统印宣传画册,这个画册之中将要放很多关于总统的相片,贵照相馆也有一张是在被选之列。但是由于有好几家照相馆都有总统的各种相片,我们只能够在里面选一张,所以我们就来拍卖这个刊登权,价高者得。如果贵馆有意思的话,请把你们的标书和准备参与竞标的,来买刊登权的支票给我们寄过来。两天之内,竞选办公室就迅速地收到了这个照相馆的投标书,还有买刊登权的支票。
你看,只要你把这个片断式的思维稍微打破一点点,马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世间法都是如此,何况是修行呢?你修行不会去提升你的心智模式,不会开启你的智慧,只是每天惯性地念《金刚经》,今天念一遍,明天念两遍,天天这么念,你根本都没有开启智慧。那是什么?是大脑思维。然后你还在妄想:这部经里面说,读了这部经有无量功德,我怎么读了一年了,没看到功德啊?这其实是什么?你智慧没有开启,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关键是要打破你局限性的思维模式,你才懂得怎样学习《金刚经》。如果你不能开智慧,就会被卡住,不是外在的东西卡住你,让你动弹不得,而是你自己的思维模式有局限卡住你了,你的心卡住你自己了。要这样地来学习,来理解。
我举几个禅宗的公案。香严禅师有一天上堂说法的时候说:“有一个人在悬崖边上,悬崖边上有一棵树。他用牙齿咬住树的树枝,手也没有办法抓到树枝,脚也没有立足点,只能够用牙齿咬着。”另外一个人走过来了就问他,说:“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呢?”这个时候就麻烦了,你如果开口说,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那如果你不开口说就违背你的菩提心,你是学大乘法的,人家问法你都不说,菩萨要常为众生做不请之友。人家向你求法你还不说就违背你的菩提心,所以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那你们怎么回答?很简单,你只要打破你的思维模式就行了,我前面已经讲过了对不对?
这时候有一位招上座,他就从大众的队列里面出来,说:“请问师父,这个人上树以后且不问。”已经上树了我们就不问了,“请问他未上树之前。”那么,“香严便休。”他是故意挖一个陷阱让你跳进去,看你能不能打破你的思维模式。你能够超越出来,香严便休。这样你就能够明白这个禅宗的公案。
再有一位陆亘大夫,他是这位官员,跑到寺院去向一位禅师求法,说:“禅师啊,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呢?”禅师给他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只鹅非常小的时候,把它放在瓶子里面养着。鹅就越养越大,以后它就没办法从瓶子里面出来了。这时候你又要不杀死这只鹅,又要不打破这个瓶子,你怎么让这只鹅出来呢?”谁知道?当然是不知道了,是不是?我们用片断思维总是随时被卡住了动弹不得,陆亘大夫也是如此,他也不晓得怎么回答。他就请问师父:“你怎么回答?”师父说,“你来问我。”他就那么说了,师父就说: “陆亘!”陆亘:“在!”不就出来了吗?就这样打破你的思维模式,这类的公案很多。如果你明白这个禅法,就是不断地开启你的智慧,那么你看禅宗的公案就很容易通达。
还有一个禅师上堂说法,他说得一般的凡夫认为更奇怪。他说:“有一头牛,它从我们这个窗子的缝里面钻过去,头也过去了,身子也过去了,尾巴过不去。为什么?”其实是你的心智模式卡住了。所以,我们要明白,学佛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开发智慧的过程。要超越凡夫的片断式思维模式,学习圣者无穷尽的思维模式。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种种的问题,比如说事业的瓶颈、感情的纠缠,乃至于修行道路上的障碍等等。但是,你学习了《金刚经》就能够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才是关键。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你的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卡住了你,所以说,缘起故有,超越故空。我们要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来超越心智模式。不断地超越你的心智模式,就能够不断地空掉你的执著,我们的心灵越来越空灵自在、智慧充盈,灵性生命不断地觉醒,这时你就是被如来所护念的菩萨。
经里面一开始就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想做那个“善护念诸菩萨”吗?那你就需要不断地开启你的智慧,超越你的思维模式,所以说这个四重缘起,你不能够单单学理论,你要运用这里面的思维方法来破掉你的执著,空掉你的妄执,空掉你的思维局限性。如来善护念这种觉醒的人,我们悟到一点点我们都跟人家说,我们懂得一点点《金刚经》,有一点证量,有一点觉受都去宣扬,那你所在的这个地方“则为是塔”,一切诸佛都来加持,一切天龙八部都来护持。
如果你虽然是表面学佛,看到佛友每天谈论的都是人我是非,都是到哪里去买时装,都是怎么打麻将。那也有人跟着你,什么呢?饿鬼、夜叉,常随你左右。所以要知道,真正觉醒是这辈子最大的福报。我们能够听到《金刚经》这么殊胜的智慧,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福报。所以,要以这样的方法来不断地开智慧,这样你才能够明白《金刚经》里面佛陀为我们所开示的般若智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