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就业率看中国今后教育发展导向论文
背景:偶尔翻看报纸,发现中国大学生就业率有一个微妙的变化,专科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已高过本科毕业生,而且这个比率呈上升趋势,这既是一种就业的趋势,更是对一技之长的学生的高度看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提下,更需要一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业型大批人才,专科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钻研技术、技能,在他所拥有的领域内,也可以出类拔萃,获取价值的升华。诚然,本科生获得的理论知识高于专科生,但是他们的自负、高不成,低不就的高傲性格,又成了他们前进、就业的阻力,虽然,像事业单位,对于专科生来说望尘莫及,但是,却稳定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作风,成就了他们的价值导向。这个微妙的就业率,让我们看到今后教育发展的导向问题,从而重新确定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和社会接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接轨。
关键词:就业率教育导向接轨
一、力排教育至高论,教育趋向于实用化
中国的教育字典中始终有教育至高论,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朝金榜快提名,显祖荣宗立大功,食定然原欲足,田园财帛更丰盈。”家长把孩子读书看成是跳出龙门的跳板,竭心尽力,无怨无悔供孩子上学,孩子成了家长手下的读书棋子,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抛却了劳动光荣,劳动受益的概念;远离了生活的正常规范,一步不出,二门不迈;远离了大自然,分不出五谷杂粮,韭菜和小麦,鲜花和毒菇;他们苦守在一尺见方中,酌字酌句,默记熟读,抛却兴趣爱好,犹如行尸走肉,在理论王国中默默拼杀,虽成就了他们进高等院校的梦想,却使他们的生活失去光和彩。
因此,我欲振臂高呼:教育必须趋向于实用化。例如:我们了解电的知识,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各种电器?如何保护、延长电器的寿命?如何改进、创新,让电器更美观、漂亮,而且能够省电、省时,为我所用,如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知道电的导电性、热熔性、储存性等等,教育孩子电的导电性,会使人带电,从而损伤身体;让幼儿获得到雷雨天,闪电中有电,应该远离高大的树木、电线杆等等安全防卫知识;同时让幼儿获知更多的科普知识,例:摩擦能够起电,搬运或交叉时,减少物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减少人为损害;电磁能起电,而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更进一步了解了指南针的妙用;风力、海浪、水等都可以发电,我们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化腐朽为力量,为人类谋福利。通过对电的性质的了解,让孩子在纷繁复杂中梳理自己的思维,获取理性的、科学的知识,为生活带来方便。
二、力挺教育兴趣论,教育趋向于生活化
兴趣来源于生活,生活在兴趣中提升。生活在每一个人一生中缓缓流过,是波澜不惊,而是浪涛千尺,或者是旋涡丛生,都需要兴趣作为支点。假如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世界充满好奇,就是苹果落地,也可以想象出牛顿定律,跨出人类进步的历史;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时的水溢满池的常见现象,也突发奇想,推断出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算出皇帝金冠的重量,为人类计算出排开液体的重量,算出浮力,了解物体的载重量的承受限度。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学会、喜欢做游戏,喜欢玩游戏,从玩中,了解游戏的特点、方法、以及里面渗透的内涵,和朋友们一起相互探究、相互解决问题,达到心与灵的统一。在这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活动中的观察者、引领者、支持者,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支点,给孩子搭起通向成功的桥梁;通过引领,梳理孩子失败或成功的经验,直接通向目的地;不管任何情况,教师始终是站在孩子身边最得力的支持者,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为孩子的成功保驾护航。
生活是最现实的操作模子,只要我们尽心静气,用探究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生活也会变得色彩斑斓。因此,教育要趋向于实用化,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应该脚踏实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点,让自己走得更顺畅。
三:力创教育的不同论,教育趋向于个性化
“花有千艳,书有万种,”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性格,有些幼儿动手能力强,但记忆力却有一点迟缓,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在孩子的操作上,让孩子在一边掌握知识的前提下,一边对机器、物件的研究更导向专业化、精细化,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标。教师也许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和事实相悖,也许会对孩子挖苦,甚至于讥笑,这样也许会丢掉一个让世人器重的爱因斯坦。
有些幼儿,虽然视力方面有残障,但是他的听力、他的静心静气方面,恰恰成就了他高度的注意力,美妙的音乐,放声的高歌,惟妙惟肖的声音模仿,铸就了他成为一个音乐家的基础。
更有的幼儿,虽然对读书失去信心,产生厌学,逃学现象,但是他的勤劳、善良,致之以求之的生活作风,他照样能够给他创造价值,获取他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获得生存的机会,提升其价值的内涵。
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优缺点,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对自己有用,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四、力设教育的小班论,教育趋向于自然化
目前,特别是农村教育的班级规模,超大、超挤,孩子们挤在斗室里,一本正经的听老师上课,老师在讲台上看到的都是黑压压的头,根本不能调空孩子的情绪、感觉、更不用说了解孩子们心中所想,教师给予孩子的是填鸭似的硬灌,更本不知道孩子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心中的爱好又是什么,凭老师自己的感觉,灌输知识,了解世界,孩子们获得都是一模一样的知识,缺少知识的多样化,变动化、创新化,孩子变成了猴子学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动态,成了千篇一律的牡丹或玫瑰。而现实恰恰相反,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因此,教育必须趋向于多面化,幼儿的随意活动,幼儿的奇特创新思维,幼儿的思维动态变化等,都是老师追随的焦点,教师原则上是一个托起孩子明天太阳的伯乐。
班额的缩小,相比较可以让教师的眼光追随得到,让教师的指点跨越得到,这样教师就更有时间,更有精力,去关心、去了解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样孩子的思维会有所夺破,成为一种自然化的状态。
教育是多元化的,但万变不离其中,教育必须服务于民,从属于民,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其内在的价值,成为为民创造价值,获取利润的帮手、推手,我们应该崇尚教育的原生态,给教育清风浊流,还教育的晴朗明天。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