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书心情日记

文章 2019-07-11 03:12:22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人一生中,交往的朋友会有很多,但知交不过两三个,读过的书会有很多,但能作为枕边书的也不过几本。

在阅读方面,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从年少开始,我就情有独钟于中国古典文学。对于我来说,虽藏书数千,但真正能称为枕边书的,应是几本很薄的书。它们是清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宋谢枋德编的《千家诗》,现代龙榆生编的《唐宋名家词汇》,时常放在枕边桌前,万读不厌。书很薄,易于翻阅,且便于携带,不但是同床共枕之伴,也是长途旅行之侣。读得多了,书磨起了毛,封面已经很脏,甚至出现脱页,都用牛皮纸包了起来。

屈指算来,这三本书伴我二十余年了。《唐诗三百首》是我刚上初中时堂兄所赠,繁体字,竖排。那时并不识很多繁体字,对古文也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读着,应是我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读物。《千家诗》也是买于初中时代,是一本影印绣图本,每页上三分之一为图,下三分之二为诗,以图解诗,以诗味图,古意盎然。《唐宋名家词汇》买于读师范时,也是影印六十年代版本,横排,但字为繁体,词后附有注释、词话等,时定价一元七角,一册在首,便觉可阅尽唐宋词家。

方块汉字实在太具魅力,有如麻将牌一般,每一张牌本无意义,但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成为一副副令人神魂颠倒的好牌。我以为,唐宋文人的生花妙笔,简直把汉字的美排列到了极至,写成那些唐宋诗词,前世不可及,后世不可追,被千古传诵。夜睡之前,午睡之后,背倚床靠,随手取之一册,读上一段,但觉香味满口,妙不可言。现代生活忙忙碌碌,哪有挣得完的功名利禄?何妨偷些空闲,来享受一番阅读之乐。春花吐香,夏风送凉,秋月朗照,都是“奇文共赏析”、“好书不厌百回读”的好时光。而最妙,还是冬夜,夜长,有了大段的时光,拥被而读,阅读与驱寒两全其美。

一本《唐诗三百首》,给人多少想象的美好的空间。随便翻到那一页,都让人仿佛化身诗人,置身于诗境中,过一种我们想过的生活。或是一个谪人,在浔阳江头,“忽闻岸上琵琶声”;或是一个旅客,在山头岭上,“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或是一个战士,在大漠荒原,“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而在宋诗中,给人则是更多的妙不可言的文人情趣。打开那本《千家诗》,卷首两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把春日之美丽、闲居的自得,表现无余。继续往下读去,“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一日闲”,“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所写也不过平凡生活,但在文人们的笔下,皆充满生动情趣,令人回味无穷。我们总在抱怨生活的平凡,不过缺少那些文人的一双慧眼、一颗雅心而已。而唐宋词中的表现的美仑美奂,让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也比之失色。看,裳是罗裳,舟是兰舟,车是香车,马是宝马,鬟是风鬟,鬓是雾鬓,月是楼心月,风是扇影风,烟是杨柳堆的烟,愁是如一江春水的愁,如此风情,真是让人恨不生在唐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深入和兴趣的改变,还有一些书成为我的枕边书。它们是今人编的《诗经选译》、《苏轼诗文选》、《古代田园诗》、《明清小品选读》、《金刚经坛经直译》等,皆是薄书,取读方便。精装的诗经、古乐府、唐诗、宋诗、宋词、元曲等几种鉴赏辞典,以及几卷本的李白集、王维集、苏轼文集、苏轼诗集等,也悉数购入,书太厚,取读不便,固然是家藏精品,但不宜作枕边书。今人、外国人作品中,像朱自清、汪曾祺、屠格涅夫、德富卢花等的书,都是我比较偏爱的,偶尔会作一段时间的枕边书,但不久又会被我请回书房,不及我对中国古典的偏爱。至于书房中所藏数千册书,惭愧读得太少,对于很多书而言,怕是还只能"姑俟异日观"了。

以前家中房子小,枕边几乎无放书位置,那些枕边书,随读随丢,常混于杂物、书堆中,每次寻得好苦。今年搬新家,购买一张大床,除床头柜外,床靠又设置柜,我的枕边书,有名亦有实了。它们虽不过几本薄而旧的书,但堪称我的良师,我的益友,我的共枕之情人,我的手足之兄弟,心甚钟爱之、感恩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