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1 03:08:57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三、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策略:

(1) 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 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六、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七、设计思路: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 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 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 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 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 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八、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 (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

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书感悟、交流体会,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教师借助演示: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随着太阳的升起,画面由暗到亮,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草原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上画外音,草原的夜静悄悄的,随着黎明的临近,牧民的鞭声啪啪地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草原醒来了”的含义,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欢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很不到位,因为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悠闲的躺在草地上的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申老师讲解“回荡”一词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总之,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我们成功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

(三)作业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内化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比较开放的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诵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选择的权利。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