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初探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资源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建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因而构建有效的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对高校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初步构建了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从而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
1.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及合理性
1.1高校教师资源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事物内部各个要素、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联结的方式。这种
相互联结的方式,指包括各个要素、部分在空间上的一定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高校教师资源结构是指高校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的组成和搭配,是教师在数量、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学缘等方面的构成状态。教师资源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结合体。一般来讲,教师资源结构包括:教师资源数量,主要反映教师数量与高校学生规模的匹配程度;教师资源质量,反映高校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等教师的配置状况。
1.2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
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资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队伍的性能,如果教师资源结构合理,则教师队伍就能发挥其肯定的功能,反之,则是否定的。从高校层面而言,教师资源结构合理与否,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教育资源配置、教师管理等都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效能。由此可见合理的高校教师资源结构的重要性。那么,何为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本文给出的界定是:指与高校教师资源相关的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的有利于教师队伍发挥最佳功能的一种存在态势。其具体可划分为两个维度:数量合理性、质量合理性。
我们在理解、分析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时需要用系统的观点:首先,高校教师资源结构是一个系统,数量、年龄、学历、职务、专业、来源等要素是构成该系统的子系统。因此,高校教师资源结构的合理性应从系统的、整体的视角去考虑,不能孤立地考虑子系统的合理性,因为,子系统具有合理性并不意味着系统一定具有合理性;其次,高校教师资源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在高校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绝对合理的教师资源结构。高校教师资源结构的合理性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不能静止地看待合理性,合理的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应该在与高校组织结构保持动态调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
2、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目前,关于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因此对其合理性只能有定性认识,缺乏对合理程度的准确定位。另外,学者们多从单因素角度逐个进行合理性分析,忽略了更重要的综合因素的整体系统研究。因此,为能定量地、全面地把握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的程度,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一套测度体系。由于测度指标设计直接影响到测度的信度和效度,为保证测度的科学性,在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
2.1测度体系构建原则
(1)综合性原则。构建的测度体系注重反映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问题的完整性,要全方面地反映合理性状况。要能克服单因素角度分析合理性的局限性,考虑综合因素的整体系统上的合理性。
(2)层次性原则。测度指标内容具有较高的清晰度,达到直接评定的程度。测度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应由上而下逐层分解,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3)相关性原则。测度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问题展开,与该问题不相关或影响很小的项不予考虑。
(4)适用性原则。测度体系要符合高校特点,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校。测度指标要直观,少而精,便于测量、计算,具有可操作性。
2.2测度体系构建方法
(1)反映高校在教师资源数量上的利用及变化情况。高校教师数量与学生规模需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关系,才能使高校拥有的大量的教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测度体系应对高校各层次教师资源数量上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反映高校教师资源质量的现状及提高。教师资源质量始终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它的重要地位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资源结构的合理与否。测度体系应对高校教师资源质量上的合理性进行重点分析。
3、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
基于以上原则与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部分高校相关领导访谈,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套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
教师资源结构
数量合理性
高校教师数量现状
教授与学生比
副教授与学生比
讲师与学生比
助教与学生比
高校教师数量变化
教师离职率
引进人才率
教师资源结构
质量合理性
年龄结构
年轻化比重
老中青比例
学历结构
博士学历比重
本研学历比例
专业结构
专业比例
职称结构
助教比重
讲师比重
副教授比重
教授比重
职称年晋升比重
学缘结构
本校毕业教师比重
名校毕业教师比重
外籍教师比重
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重
兼职教师比重
3.1教师资源结构数量合理性
该指标反映高校教师数量的现状及变化情况。高校教师数量现状用教授与学生比、副教授与学生比、讲师与学生比、助教与学生比四个指标来测量。其中,教授与学生比=教授数/在校学生数,其他指标依此类推。高校教师数量变化情况用教师离职率、引进人才率来测量。教师离职率=当年离职的教师数/年度平均教师数;引进人才率=当年引进教师数/年度平均教师数。
3.2教师资源结构质量合理性
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教师资源质量满足教学科研、学科发展、高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程度。本文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五个指标来综合测量该指标。
(1)年龄结构指的是教师队伍的年龄比例构成。年龄结构细分为两个指标:年轻化比重、老中青比例。年轻化比重=20-35岁的低龄教师数/年度平均教师数;老中青比例=50岁以上的教师数:35-50岁的教师数:20-35岁的教师数。(3)专业结构指教师资源队伍中各种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构成,具体用专业比例指标来测度。专业比例=新兴专业学科的教师数/传统专业学科的教师数。
(4)职称结构指教师资源队伍内部各级职称的比例构成及动态优化情况。该指标具体可细分为助教比重、讲师比重、副教授比重、教授比重、职称年晋升比重五个指标。其中,助教比重=助教数/年度平均教师数,职称年晋升比重=教师年度晋升人数/年度平均教师数,其他指标依此类推。
(5)学缘结构指教师在学业上的师承关系或所毕业学校来源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具体分为本校毕业教师比重、名校毕业教师比重、外籍教师比重、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重、兼职教师比重五个指标。其中,本校毕业教师比重=本校毕业教师数/年度平均教师数(注意:这里的本校毕业教师不包括那些毕业后不直接留校任教而在其它大学或科研机构或者企业有求学、工作的经历,再回到本校任教的教师);名校毕业教师比重=名校毕业教师数/专任教师数(注意:这里的名校是指公认的国内外一流大学);外籍教师比重=外籍教师数/年度平均教师数;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重=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数/年度平均教师数;兼职教师比重=从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数/年度平均教师数+兼职教师数。
4、结束语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将研究的触角直接涉及高校教师资源结构本身,然而鲜有人构建测评体系对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进行定量实证分析,这为高校教师资源结构理论的研究领域留下了一个空白点。本文探讨性地构建了高校教师资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体系,为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晓东.教师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个案——以GQ高级中学为例[R].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4.
2 于向阳,吴玲.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综合评价体系初探[J]. 市场周刊,2007(12):131-132.
3 金江熙.结合美国高校教师结构探讨中国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趋势[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1):63-64.
4 苏锡武.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1):74-75.
5 郑佳.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R].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27.
6 李佩泽,袁本涛.我国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结构与效益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2):62-67.
7 谢笑珍.中美一流大学人力资源结构与遴选标准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6(3):36-39.
8 高磊,姜远平.美国高校教师结构优化的趋势及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2004(3):75-79.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