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
高效课堂示范课《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基础。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
另外,本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
当午”需要多长时间?
【学习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
(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
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是指做
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
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
的角度。
(生)读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
角速度是多少?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 疑惑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
取参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转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周期。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
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活动】利用地球仪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
(师)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多少度?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多
少度?恒星日和太阳日谁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高效探究】
(10分钟高效讨论探究)
要求:各组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于本组答案进一步整理、完善。
【展示】
展示要求:限时5分钟,口头展示,脱稿展示,分层次,要点化,注重小结。
【评价】
点评要求:限时15分钟
⑴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变形拓展。
⑵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用红色笔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力争每位同学都要彻底解决疑难点。
1.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参考答案)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思考线速度快有利于发射还是慢有利于卫星发射?
(参考答案)快有利于发射。自西向东发射卫星,地表的线速度越大,可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宛如“顺水推舟”一般,飞行器可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可节约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3、某天文台在8月5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锁定一颗遥望的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姿势不变,那么它第二次能捕捉到这颗恒星应在什么时间? lt
本文标签:
[!--temp.ykpl--]